您好,欢迎来到沈阳育才家教网![请登录] [免费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资讯 > 成功案例 > 正文

孩子9岁前,父母别做的7件事

发表日期:2022-11-17 作者:沈阳育才家教网 电话:159-4009-3009

一、过度重视早期教育,却没有配合脑部发展的阶段。

二、脱口说出“你很糟耶”、“为什么这点事都做不好”等否定评论。

三、轻忽健康饮食的重要。

四、总是帮孩子收拾妥当,孩子无法借由收拾培养自立能力。

五、对孩子过度保护,孩子缺乏接受挑战的积极度。

六、忽略孩子也有自己的步调,总是催促“快一点”。

七、只重视自己孩子的幸福,少了对其他小孩的关怀。

在孩子的成长路上,父母不一定要当严厉的教练,也可是热情加油的啦啦队长。

【推荐读】

滋养孩子心灵的5种话语 作者/本田千织

教养孩子时,爸妈一定要使用五种重要的话语,包括“爱的话语”、“打招呼的话语”、“感谢的话语”、“请求的话语”、“道歉的话语”,滋养孩子稚嫩的心灵。

少了任何一种,孩子的人际关系都无法顺利。请务必把这些话语传达给孩子,让孩子拥有更丰富积极的人生。

1.爱的话语:“好喜欢”十肢体接触,带来幸福

“爱的话语”可以直接给予孩子肯定,孩子的潜意识里会在留下许多宝贵的讯息。

洗澡的时候,请磨蹭孩子的脸颊,“好喜欢你喔”。睡觉前,可以亲亲孩子,“晚安,你是妈妈最宝贝的 ○○”。我想日常生活中一定有许多这样的机会。

即使孩子长大,也要常告诉孩子:“你出生时,我真的好高兴。”家母在成长过程中,外婆完全没有对她说这类的话。或许因为自己有过寂寞的经验,她常不断告诉我“我爱你”、“你出生的时候,我高兴到觉得自己死了也无所谓”等话语,多到几乎让人吃不消。

在脸颊上亲吻,或拥抱都是家常便饭。当然还有许多爱的话语,都带来“爸妈非常需要我”、“要是我不在,爸妈一定会很难过”的讯息。

我在中学、高中、大学时期,曾经是班上霸凌的对象。幸好,在每一段时期,除了欺负我的人外,我还有许多朋友,陪我一起度过难关。

但是,真正支持我的力量,其实来自父母亲从小就不断给予我的许多“爱的话语”。

霸凌会给孩子“你最好消失算了!”、“你这个人很烦耶!”,甚至还有“你干脆死了算了!”这类可怕的负面讯息。这种时候,那些在心(潜意识)里累积的“爱的话语”,就能拯救你的孩子

“你最好消失算了!”  “没关系,我可以到需要我的爸妈身边去。”

“你这个人很烦耶!”  “可是我爸妈说他们很需要我。”

“你干脆死了算了!”  “我可是爸妈的宝贝!要是我死了,他们会有多难过。我才不要死呢!”

“爱的话语”足以支持孩子动摇的心。相反地,如果换作是一个从没有接收过“爱的话语”的孩子,又会如何呢?

“你最好消失算了!”  “也对。反正没有人需要我?”

“你这个人很烦耶!”  “对了,爸妈好像也常对我生气?”

“你干脆死了算了!”  “说不定我真的应该死了算了……

一旦陷入这种思考回路,即使最后终于找到逃生口,也要经历相当苦痛的挣扎。身在现今的时代,想要完全做到“零霸凌”,并非易事。那么至少要培养孩子“即使遭受欺负时,能对抗对方言语暴力的力量”。

日本一直有种讲究体察的文化,认为有些事不需要用言语传达,“对方也应该了解”。不过,我认为这都是大人的自大表现。

第二章提过,语言只占了沟通要素的百分之七。说话时发出的声音和语调、口气等,占了百分之三十八。至于剩下的百分之五十五则是肢体语言,不过,我想应该很少有人会连“我好喜欢你”都不说,就突然紧紧抱住对方吧?

无言+拥抱的行为,比起语言+行为所感受到的“因为对方爱我,所以拥抱我”讯息,反而会给人“是不是因为对方爱我,所以拥抱我?应该是吧”的疑问。虽然“说至少比什么都不做来得好”,不过效果就弱了许多。

当然,如果是一个接受过堆积成山的“爱的话语”的孩子,或许会主动做出正面的解读:“这个人是喜欢我,所以才拥抱我的!”可是如果没有“爱的话语”的经验,孩子则很难把行为和心情连结在一起。

更重要的是,认为“即使不用语言传达,对方也可以了解”的人,多半缺乏用言语传达和身体表达的经验。

大人心中有“我爱你”、“你很重要”等感受,但是却深深藏在心中,没有表达出来,却要求一个人生经验还很浅的孩子“察觉”这些情感,实在太强人所难了。

我想我的外婆一定也很爱我的母亲,但是她并没有把爱表达出来,所以对方才会感受不到。家母常说:“话不说出口,就很难传达。”她送给我难以计数的“爱的话语”当做礼物。请你也一样,把“爱的话语”当做礼物,送给心爱的孩子。

“不过这种话平时很少说,真是难为情。”不,这可不是害羞的时候。接收愈多“爱的话语”,愈能提升孩子生存的力量。请把这种航行人生大海所需的最佳能量,当做礼物送给孩子。

2.打招呼的话语:“我开动了!”享用美味的餐点

每天的招呼问候,你确实做到了吗?

不管是亲子、夫妇之间,或是附近的邻居以及职场。早上起来,到睡觉之前,生活中需要各种打招呼的话语。

①早安

②我开动了,我吃饱了

③我出门了,路上小心

④你好,再见

⑤我回来了,欢迎回家

⑥辛苦了

⑦晚安

孩子就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孩子会仔细观察自己的父母亲,把父母亲当成人生的范本

父母亲如果没有打招呼的习惯,孩子就会觉得自己不这么做也没关系。即使在融入团体生活之后,被教导应该要打招呼,对于一个生长在没有打招呼习惯家庭的孩子,光要说“我回来了”,就觉得很难为情。我最不满意外子的就是他不打招呼这件事。在外面明明会说,对家人却说不出口。我努力做菜,他却连一句“我开动了”也不肯说,让我愈想愈难过。最近,我搬出孩子的理由,他才终于养成打招呼的习惯。

打招呼具有润滑人际关系的力量。请务必趁着孩子还小,会下意识模仿家长的时期,以身作则,养成他们打招呼的习惯。

孩子上托儿所、幼稚园、小学后,可能会突然提醒你,“妈妈,吃饭前要说『我开动了』喔”。

虽然只是一时没注意,也不要跟孩子说,“真啰唆,我只是不小心忘了啊”,而是温柔回应孩子,“你说得没错,是妈妈忘记了。谢谢你提醒我。我开动了!”这么一来,孩子也会觉得“打招呼果然很重要”(我经常被女儿提醒,然后这样回应她)。

3.感谢的话语:一句“谢谢你”,带来甜美的笑脸

当我们为别人做了什么的时候,与其对方说,“真不好意思麻烦你”,听到“谢谢你帮我这么大的忙”,是不是更高兴呢?“谢谢你”这句话里,包含着“有你在真是太好了。”、“因为有你我才能够更幸福”的正面讯息。

“我可以帮最爱的妈妈尽一份力。”

“我努力帮忙,可以让爸爸开心。”

自己的行为能带给对方快乐,还能让对方向自己道谢,是相当美好的经验。这种快乐会让人上瘾,孩子会努力成为一个能让别人向自己道谢的人。

孩子还是婴儿的时候,“谢谢你生来当妈妈的小孩。”幼儿时期在换衣服的时候,懂得自已把手抬起来,“哇,这样好好脱唷。你真是帮了妈妈大忙。谢谢你”。

孩子长大后,会帮忙端菜或帮忙收碗盘等。只要孩子帮了一点忙,父母就该不厌其烦地对他们说:“谢谢你,真是帮了大忙。”

在日常生活中,有好多说“谢谢”的机会,不要放过这些时机,马上露出笑脸说“谢谢”。

“话是这么说啦,可是照顾孩子很费神,照料每天的生活都来不及了,怎么还会有心情露出笑脸说『谢谢』呢。”也许有人会这么想。但是,各位就当被我骗一次,试着露出笑脸说“谢谢”,就算笑脸有点僵硬也无所谓。

我想,你的孩子一定会露出非常高兴的表情,说不定还会有点难为情呢。但是孩子的心里一定很开心。听到这句“谢谢”,让孩子有了正向的体验,以后还会更加努力付出。

具体来说,帮忙端菜听到爸妈的“感谢”,为了还想再听到一次,隔天还会继续帮忙;因为帮忙照顾弟妹而听到爸妈说“谢谢你对弟弟妹妹这么好”,孩子也会想要继续友爱弟妹。

虽然对孩子说“谢谢”,并不是为了让孩子依照自己意志做事,但是当孩子确实表现出如同自己所期望的行为时,父母打从心里的一句“谢谢”,将更容易引导孩子重复做出正向的行为。

愈是忙碌,就愈要善用孩子的习性。只要微笑说声“谢谢”,说不定,就能减少一件生活烦恼事呢。

4.请求的话语:孩子很喜欢“拜托”和被依赖

孩子并不是只需要被人呵护。即使年纪还小,也要让孩子知道,他们有能力帮助别人

其实,孩子是很喜欢被别人依赖的。“姐姐,好厉害喔!”比自己小的孩子,用崇拜的眼光看着自己,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呵护他。“ ○○拜托你,可以帮我这个忙吗?”听到这句话,孩子眼里也会露出光芒说:“好啊!”

当需要孩子帮忙的时候,可以先拜托孩子,“妈妈现在有点忙,想请你帮个忙。拜托你”,等完成后,再发自内心地说出“谢谢”。

两种技巧配套使用,效果更显著。听到妈妈的请求,孩子会觉得“我可以帮妈妈的忙!”,带来了成就感;事后又听到妈妈对自己说“谢谢”,感到很开心。

孩子也要练习付出。身为家中的一分子,应该要有自己负责的工作。

请试着用这种心态,对孩子说出“请求”的话语:“排筷子是你的工作喔。”不过,一开始孩子可能无法排得很好,或许经常会掉到餐桌下。不过,孩子的学习能力远比大人想像的还要惊人,不久就能上手,成为好帮手。

5.道歉的话语:能坦率说出“对不起”的孩子

当自己做错事时,你会不会向孩子道歉呢?虽然心里觉得该道歉,是不是总觉得很尴尬,最后只好假装没这回事?但是,“刚刚很对不起”,这简单一句话,却可以有效地抚慰孩子的心。

孩子跟平常一样乱丢东西,但是今天的我却比平时更容易动怒。心里清楚,错的明明不是孩子……生活中一定常常遇到这种情况吧。家有小小孩的妈妈,有太多让自己心烦气躁的理由:

小孩半夜哭个不停,导致妈妈睡眠不足。

生理期快来了,莫名地焦躁心烦。

先生周末在家睡一整天。

在公司被老板骂。

看到别人家的孩子比我家的孩子优秀。

我就经常这样迁怒到孩子身上,但是这些理由根本就不是孩子的错啊。其中,有一项是我改不掉的弱点,那就是睡眠不足时,马上就会失去耐性。平常遇到一点点心烦事,还不至于发怒,但只要睡眠不足,就会耐心顿失,一回神,才发现自己已经在对孩子发脾气。

不过,说是发脾气,也并不是没来由地突然发怒,而是比平常更容易动怒:“不是叫你吃饭了吗!不想马上过来就算了,至少要回答啊,不是讲过好多次了吗!”

然而,教养孩子时,最重要的是一贯的教养原则。不管任何时候,要主张“错的事就是错的”、“对的事就是对的”,不能轻易变更。我“因为睡眠不足而焦躁心烦,所以比平常更生气”,很明显就是缺乏一致的教养原则。

如果妈妈经常喜怒无常,久而久之,孩子会养成看大人脸色做事的习惯。

“今天妈妈心情不错,这一点小事,一定不会被骂吧?”

“母亲好像很烦躁,还是小心点好。”

当孩子的判断基准变成妈妈的脸色,管教就会出了问题。比方说,收拾玩具,并不是因为“妈妈会生气”吧?而是因为“自己拿出来的东西,要自己收拾”这个规则。

乱对孩子发脾气,总是让我相当后悔。于是我遵照“觉得自己做错事,马上坦率道歉”的原则,等怒气平息后,尽快找女儿道歉。

“小纱,刚刚真是对不起。因为妈妈有点累。”

重点在于,不只要说出“对不起”等道歉的话语,更要告诉孩子自己失控的原因。让孩子知道原因不是她,而是妈妈自己,孩子才会更加放心。不要因为对方是孩子,所以犹豫不决,而是由衷地道歉。

“没关系,我原谅你。”女儿总是会用她宛如天使般平静的表情和温柔的声音对我说。虽然觉得难为情,但是孩子知道“妈妈因为很累,所以对我发脾气,但并不是因为我不好”,所以心情也能很平静。

不过在这样“对不起”、“没关系”的对话结束后,有时我还会再多加一句,例如:“可是小纱啊,以后听到妈妈叫你,一定要回答喔。”女儿年纪还小,所以我总是紧紧抱着她,磨蹭着她的脸颊,用相当温柔的声音这样补充。女儿因为习惯了我这样的互动方式,所以也确实地反省,然后认真回答:“嗯,小纱也很对不起。”

许多大人都不擅长道歉,像外子就是如此。由于我不断向他强调道歉的重要性,现在他面对孩子们的时候,总算可以顺利地说出“对不起”。

女儿跟外子不同,因为我总是很习惯对她说“对不起”,现在她已是个能坦率表达歉意,说出“对不起”的孩子。有起床气的女儿要是午睡没睡好,在大闹一番脾气之后,会对我说好几次,“妈妈,我刚刚乱发脾气,真是对不起。”“我刚刚一直说讨厌讨厌,对不起。”

听到这些跟自己口气很类似的道歉,我回想自己的行为,心想:“啊,我一定经常这样事后才道歉吧。”不过,我相信这种承认自己不对,说声“对不起”坦承道歉的能力,出社会之后,都将成为她在人际沟通上的润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