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沈阳育才家教网![请登录] [免费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资讯 > 成功案例 > 正文

你如何才能“接得住”孩子的负面情绪?

发表日期:2022-6-6 作者:沈阳育才家教网 电话:159-4009-3009

“接纳”有三重境界:允许、认可、看见。

允许就是愿意孩子表达负面情绪,很多父母没有这个能力,当孩子表达任何不开心,父母往往采取以下3种态度,无论有心还是无意。

第一种:安慰与讲道理。

“别难过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别和他一般见识”、“多往好处想,别往心里去”、“你应该这么这么这么想”……也许你认为这些话很有道理,但这类安慰就是在告诉孩子“你的事我不管”、“你要自己承担”、“我不愿看见你的难过”。

敏感的孩子还会感到“被指责”与“羞耻”。

上面这些安慰词都带有某种责备,好像说“你不应该难过、不应该在意、不应该往心里去”,孩子会认为自己“表达了不该表达的东西”,从而对表达羞耻。

想一想,每次你安慰了别人以后,是不是很轻松呀?

好像你做了该做的事,尽了应尽的义务,然后就没责任了,就轻松了,而对方是否真能做到“不往心里去”谁知道呢。

有时还会为对方继续悲伤而生气,“这人怎么那么不开窍呀,咋劝都没用!”

这类安慰在本质上是一种逃避,你在用劝慰的方式让自己逃开他的难过给你带来的“麻烦”。

有时安慰的确管点用,那是由于你的在场,并非安慰本身。

第二种:自责与自我暴露。

还有的父母会说,“都怪我不好”、“我真糊涂”、“我们也尽力了”、“我也不容易”、“我那时比你可惨多了”“不缺吃不缺喝你知足吧”、“若像外婆对我那样,你就没毛病了”……

这比安慰更可怕,安慰最起码出于“某种自以为是的爱”,这些话却来自“恨”。

孩子的态度激活了你对自己父母的恨意,并正在让孩子替你承担恨意。

你的自责会让孩子内疚,让他觉得连累了父母,他们除应对自己的糟糕还要去缓解你的无能无力感。

这种双重压力会让孩子崩溃,外在表现要嘛更抓狂、失控,要嘛立马闭嘴独自舔舐伤口。

第三种:制止与争吵。

“别他妈说了!烦死了!”、“闭嘴,滚!”、“有完没完!我忍你好久了!”、“要闹出去闹,要哭滚出去哭!”、“别上学了看你学的这熊样!”更有甚者,会上手一耳光……

毋容置疑,这做法不需要几次,保证孩子今后绝不会如此,他会欺骗你、隐瞒你,会通过其他办法刺激你或对外寻求或彻底闭嘴。

这类父母视孩子为敌人,充满怨恨和报复,借孩子情绪来泄愤。

其实,真正的“允许”很简单:你在场,让他说、让他闹、让他哭,你唯一能做的只有“听”。

别觉得这很简单,相反,这相当难,特别迁怒对象是你本人的时候,稍后我会告诉你如何做到。

第二重、第三重境界是“认可”与“看见”。

你要先看见,才能做到认可,甚至要先看见,才能做到允许。“看见”负面情绪背后的动力,这动力就是:期待亲密。

请问,你会冲谁发火?

答案很简单,与你无关之人不会让你有情绪。能让你发火的对象,都是你认为安全的、亲密的,准确的说是“让你恨铁不成钢的人”,尽管他一再令你失望,但你却离不开他,还是有期待,希望他能认可你、亲近你、重视你。

所以无论孩子多么“作”,都是因为他没办法让你“爱他”,一个从来不在你面前作的孩子是彻底绝望了。

还能在你面前表现不好,证明他是勇敢的!

而不是唯唯诺诺俯首认命,只是勇敢的孩子越来越少了,有的眼神透着世故,举动像个小大人。

好,一旦你清晰了这个动力,就会进入反思,会思索孩子究竟在表达什么,会思索过去一切家庭关系,会思索孩子以及自己生命历程——思索中,某些事件与感受也开始浮出水面。

于是,你开始愧疚,开始补偿,开始理解自己,并开始心疼孩子。

那么,认可也就不是问题,你会认可孩子情绪的表达、认可这份勇气、认可他的无奈他的期待,并为孩子还能对你而不对别人表达心存感激——这个过程,才是真实的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