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美国有一个叫琳达·布朗的八岁黑人女孩。
她和她的姐姐每天都要走一英里的路到达公共汽车站,然后搭车到距离家里有五英里之远的黑人学校蒙罗小学读书。然而,距离她家只有几个街区的地方就有一所萨姆纳小学,白人孩子都到这所学校念书。
于是她就问自己的父亲,为什么我不能到这里读书?
那个时候,整个美国都歧视黑人,黑人的子女只能读又差又破的黑人小学。
她的父亲叫奥利弗·布朗,他向地方教育局提出申请,意料之中的被驳回了。于是,他一气之下,把教育局告上了法庭,官司一直打到了最高法院,最终法院判他们胜诉。
女孩和她的母亲来到了美国的联邦法院,当天的报纸写着:最高法院宣布禁止种族隔离制度。这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布朗诉教育局法案,开启了接下来的美国废除种族歧视的一系列运动。
可以这样说,没有奥利弗·布朗的胜诉,或许也不会有后来的著名马丁·路德金《I have a dream》了。
《美丽人生》是一部让人为之动容的经典电影。
在那个犹太人被歧视、被屠杀的年代,电影中的父子都是犹太人。
“爸爸,为什么这家商店写着犹太人与狗不得入内?”
爸爸犹豫了一下,说,
“哦,这个啊。不得入内是最新的潮流标志!有一天,我跟一个袋鼠朋友逛商店,但是门口写着袋鼠不得入内。我便说,好吧,我们也没办法,他们不让袋鼠入内。”
“那为什么我们店里没有这个牌子呢?”
“好吧,我们明天就放上一个,让所有我们讨厌的东西都进不去。你讨厌什么?”
童真的孩子想了想,说:“蜘蛛。”
“好,我不喜欢吸血鬼。明天我们就写上:蜘蛛和吸血鬼不得入内。”
像这样父亲想要保护孩子童心不受伤害的片段还有很多。
他们被关押在惨无人道的纳粹集中营里,父亲为了不让孩子在幼年的时候就认识到这个世界的残酷,编织一个个美丽的谎言。
他对孩子解释说,他们被关押在纳粹集中营只是玩一个游戏,要拿到游戏积分,游戏结束后就会奖励坦克还可以见到妈妈。
他被迫进行高强度的体力劳作,瘦弱的身体扛起了沉重的铁块,他对孩子解释说,这只是为了拿到积分。
哪怕是在父亲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被纳粹的枪逼着去执行枪决,他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害怕,傻笑着,作出滑稽的动作,让孩子相信这只是一场游戏。
影片的最后,孩子获得了他的奖品:一辆坦克,也见到了妈妈,可是父亲已经不在人世了。
父亲用自己的生命去捍卫孩子童年的美好,传给他乐观的态度,我所能想到最伟大的教育,莫过于此。
教育就是一颗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龙应台在《目送》中说,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教育就是父母用自己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去唤醒一颗幼小的种子,用自己的真实行动来慢慢影响它,让它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真正的教育更应该的是一种精神的传递,对孩子进行托举,让他掌握让自己幸福的本领,在将来可以更成功的寻找到自己的幸福。它是一代人成就一代人,让孩子站在你的肩膀上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更成功的寻找到自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