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顿自我 六大安心护法
平稳,是开启对话的唯一道路。
松开执念,让内在舒缓平稳,学习接纳与安顿自己。
在自我(对内)的范畴内,“让问题跑一会儿”时间需要多久才算完成?关键在于我们自身的情绪是否安稳。然而要如何安顿,才能让自己的高张情绪安稳下来?可以透过底下六道“自我.安心护法”程序,一步步安顿自己内在。
六大安心护法
1. 觉(感觉)
2. 知(知道)
3. 手(松手)
4. 允(允许)
5. 纳(接纳)
6. 心(用心欣赏)
透过上述六道安全闸门,让情绪自己跑一会儿,也让自己与孩子都安全的下庄。不在情绪高张时对话,是情绪来时最重要的守则。而平稳,则是开启对话的唯一道路。
六道安心护法的闸门,随时都可以启动,让自己脱离情绪勒索,不让情绪影响生活品质。
而此六道程序,依事件大小,依状况使用,不一定按照顺序操作,也不一定六道闸门全部启动,可依照需要挑选自己适合的安全闸门。但初期为了熟悉脉络、养成习惯,建议最好按照顺序练习,直到熟练后,可依照需要,在适当时机提取使用。
实例:面对遗失东西的失落
在自我安定的护法习惯尚未养成前,练习无所不在,随时都可以启动,不必执着于亲子冲突时才练习。
某天中午我出门办事,回程路上,发现防疫用品随身酒精瓶遗落在中午吃饭的餐厅里了。
我年幼时,家中并不富裕,养成珍惜微小事物的个性。一发现酒精瓶不见,我立刻折回餐厅。无奈酒精瓶仍旧找不到,也许是其他用餐客人拿走了,也许是我遗忘在别处。无论如何,我仍微笑感谢老板愿意开门让我寻找失物,道谢之后我旋即离开餐厅回家去。
回家路上,地铁到站,我走出站外看见天雨濛濛,这才发现一路握在手里的折叠伞也不见了,连丢在哪儿都不记得。小酒精瓶以及折叠伞,都是我非常喜爱的物品。两样小物在同一天失去,我内在立刻涌起失落感。
如何面对“失落”,这个议题对大人而言很不容易,孩子就更需要学习。日常生活中随处可遇到这类“情绪”情状,在感觉不舒服时,启动安心护法,练习与自己对话,步骤示范如下:
1. 觉:我感觉到我有一股情绪。
2. 知:我能清楚知道这股情绪是……失落(告诉自己:酒精瓶和雨伞不见了,我很失落)。
3. 手:借由哭泣、叹气,或其他行动,将自己原本固执于失落的心情松开(我深吸一口气,随即又叹气)。
4. 允:告诉自己,我允许自己是可以失落的(告诉自己:我允许自己失落)。
5. 纳:接纳自己的失落(告诉自己:我接纳自己是可以失落的)。
6. 心:欣赏自己(告诉自己:我欣赏自己是个重感情之人,在还拥有酒精瓶与雨伞时,也非常努力珍惜。即使现在失去了,也改变不了我对微小事物感谢与珍惜的心意)。
日常生活,处处可以练习,只要感觉有任何情绪扬起,不管涌起来的情绪是什么,都可以借由自我的安顿程序,回应情绪,让内在舒缓平稳,学习接纳与安顿自己。
实例:面对未知惩罚的焦虑
当我们安顿自己的同时,也正在为孩子做出示范。
一天晚上,我开车带两个女儿去吃饭,车就停在餐厅所在的社区大楼门前。停车时,有个妇人一直站在我的车前指指点点。我还在车内,听不太清楚她为了何事,只知道她的嚷嚷引来社区管理员关注,最后连社区总干事都出来了。
原来,妇人指认我停车时,撞歪了一旁的铁柱。我下车察看,发现铁柱真的歪了。只是我在停车时,丝毫没有感觉任何撞击力。
指认我撞歪铁柱的妇人将问题抛出后,就离开了,留下社区管理员、总干事和我处理后续。我向总干事表示抱歉:“不好意思,餐厅的工作人员指示我到这里停车。铁柱看起来真的像是我撞歪的,但我刚刚停车时,没感觉有撞到铁柱。如果真是我撞歪的,汽车的板金应该会有刮痕,但车子并没有刮痕。”
总干事一听,觉得有理,认真察看我的车子,确实丝毫没有刮痕。总干事为了达到公正,询问一旁的管理员:“你亲眼看见车子撞歪铁柱?”管理员摇头表示没看见。
总干事请我先带孩子去吃饭,回头他请管理员调监视器画面来看,若真是我撞坏,再来协调该如何处理。我也表达若是我撞坏的,我愿意负起赔偿责任。
就这样,把车子撞歪铁柱的事情暂放一旁,我先领着两个孩子去用餐。进了餐厅,两个女儿不停的问我:
“妈,怎么办?”
“妈,你会不会很担心?”
“妈,你现在心情很不好吧?”
“妈,等一下我们怎么办?”
看来两个女儿面对此事,比我还要焦虑,还要无助。
其实不只女儿,我自己也挺担忧的。虽然我相信自己的直觉,应该没有撞到铁柱,但妇人言之凿凿,眼前的事实可畏,我的直觉也开始动摇,担忧是不是自己真的撞坏铁柱。
有了这些思绪,进入餐厅时,我也开始自责怎么这么不小心?也开始担忧吃完饭恐怕就要面对高额的赔偿了。
脑袋里充斥着这些想法,不多久就感觉内在升起一股焦虑,深深影响我的心情,使我无法充分享受晚餐该有的愉悦。
由于我熟悉自我安顿的程序,因此感觉情绪来时,我立刻启动“允许”和“接纳”两道程序,内在就相对安稳多了。
我借由几次呼吸,告诉自己:我允许自己是可以焦虑的,也接纳自己焦虑。接纳自己的情绪之后,明白结果不会因我的“焦虑”,而有所改变,我需要承担的最坏结果,不过就是赔偿损坏铁柱的费用,而那本来就是我(肇事者)所应该承担的责任。
明白这之间的道理后,我不再与担忧为伍,因为担忧的情绪,并不会为我带来什么益处。松开执念,担忧的情绪也自然放下。
我决定先好好吃顿饭再说,反正该来的总会来。
吃饭的过程中,我是平稳的。反观孩子,依旧紧张焦虑,时不时的安慰我、问我现在心情如何?惹得我不停大笑。
我因为心情平稳,因而有能力引导孩子如何面对情绪。
我:“你们都很担忧妈妈是吗?”
三三:“对啊,他们叫妈妈赔偿,我觉得好可怕。”
我:“你说他们说话的样子很可怕,还是我要赔钱很可怕?”(核对)
三三:“都很可怕,赔钱比较可怕。”
我:“你担心妈妈要花大钱赔偿呀,谢谢你这么关心妈妈。但是妈妈已经决定了,等到要面对问题时,再好好处理它,到时再担忧就好。否则,万一他们告诉我,铁柱不是我撞坏的,根本不需要赔偿,那岂不是白白浪费一顿美好的吃饭时光,还赔上自己的担忧。”
三三听了笑开了眼:“对耶!”
孩子们觉得颇有道理,学习放下担忧,安稳的吃了一顿饭。
饭后去开车时,监视画面还原了现场真相,我果然没撞到任何柱子。铁柱在我到场之前就已经歪了,因此无须负担任何赔偿。还好晚餐时光我选择松开焦虑(手:松手),好好享受美食。
孩子们立刻说:“妈,还好我们没有一直担心耶!不然损失大了!”
将担忧花在根本还不存在的事物上,确实不必要。事情总会来,当问题真正来临时,再勇敢面对,也不失为方法。
面对与承担
透过上述两个生活实例,可以清楚看见,“自我安定”程序是如何帮助自己从情绪的控制中挣脱,并且让自己重新成为情绪的主人。
细心的读者可能已经发现,第一则“面对遗失东西的失落”,以及第二则“面对未知惩罚的焦虑”的例子里,除了自己回应自己情绪,是平稳情绪的不二法门之外,两件事其实还有个相同之处,那就是最大的关键,在于“面对与承担”。
当我面对停车失误,等待最后结果来临前,我已然在心里决定面对它,承担起损坏的责任。这是事情最坏的结果,我都愿意承担赔偿了,还有什么好担忧的?
而心爱的酒精瓶与折叠伞丢失之后,我涌起失落的情绪。但面对失落,我同样承担起“东西不见的后果”,那便是我往后都无法拥有它们的陪伴了。
因此,我在心里做了小小的告别,我对心爱的小物说:“我不小心把你们弄丢了,我挺懊恼的。你们都是我很喜欢的小物,把你们弄丢了我很自责,以后再也见不到你们了。但我很谢谢你们陪我走了这么一段愉快的时光,帮助我许多。”
当我诚恳的向物品告别后,等同于承担了“后果”,更接纳了“失落”的情绪,自然而然就面对了“失落”。
稳定内在,是沟通时唯一的要件,深深影响沟通的品质。
当自我内在稳定,无论外界的风暴多么猛烈,都不能动摇心智,这才可能开启一致性的沟通。若自身稳定不足,宁可让问题多跑一会儿,也不可贸然处理孩子的情绪,否则只会带来更大的情绪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