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沈阳育才家教网![请登录] [免费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资讯 > 成功案例 > 正文

给孩子立规矩失败无数次?那是你不懂这5条黄金法则

发表日期:2021-10-10 作者:沈阳育才家教网 电话:159-4009-3009


别在该立规矩的年龄,放任孩子的“天性”。
更别在立规矩的时候,走太多弯路,今天我想和你分享5条黄金法则。

来源 | 男孩派

经常有父母在后台留言,大吐苦水:

“跟孩子定规矩的时候,说得好好的,结果到最后,发现规矩根本立不起来。”

比如和孩子说好一个月只买3次玩具,但是孩子每次看到喜欢的玩具就耍赖,央求着“再买一个”。
父母不同意,孩子就躺在地上撒泼,最后只能给他买一个,平息这场闹剧。
规矩到最后变成了摆设。 
其实,规矩能不能立起来,全看父母的教育方式。
如果父母能懂得这5条心理学法则,立规矩的时候,就不会“软弱无力”了。

01

潘多拉效应:

单纯的禁止,只会引起孩子的逆反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潘多拉效应”
意思就是,很多时候越是禁止别人做一件事情,越能引起别人的好奇心。
就像孩子小的时候,总想用东西戳一戳插座上黑色的孔。
父母急急忙忙跑去阻止,但孩子还是经常趁父母不注意的时候,想方设法拿东西往里面塞。
这就是因为,父母对一件事物不说明原因,只是简单禁止,只会使这件事物拥有特殊吸引力,让孩子不由自主地将更多的注意转移到这件事上。 
前几天在外面吃饭时,我遇到一件事。
隔壁桌有两个孩子,本来乖乖坐在坐在座位上。
后来,觉得无聊的哥哥就拿着叉子,一会儿敲敲桌子,一会儿敲敲杯子,一会儿敲敲面前的碗和碟子,开心得就像发现了新大陆。
弟弟很快也加入其中。
看着别人投来责备的眼神,爸爸就拦了一下,责骂了一句:
“不可以敲碗筷!”
孩子安静了一会儿,又开始试探性地小力轻敲,然后越玩越兴奋。
刚从洗手间回来的妈妈见状,立刻把两个孩子手上的叉子抢了过来,认真地问他们:
“为什么要用餐具敲桌子?”
哥哥犹豫了一会儿,告诉妈妈,他只是想知道用钢叉敲其他东西会是什么声音。
而弟弟则是看哥哥玩得很开心,所以才跟风一起玩。
听完两个孩子的理由,妈妈看着两个孩子,说:
“餐具就是用来吃饭的,不是乐器,也不是玩具。你们弄出来的声音,吵到了别人,这是不对的。
以后不管在家,还是在外面,都不应该这样做,知道吗?”
两个孩子点点头,乖乖认错,保证下次不会再犯了。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的一些错误的行为,都是因为好奇。
心理学大量的研究表明:

探究周围世界的未知事物,是人类普遍的行为反应,是人在长期生物进化中形成起来的具有生物意义的稳定需要。

有些事,父母越是不让做,孩子越是忍不住想去做。
所以,立规矩的时候,要明确告诉孩子理由,让孩子明白其中的对错,帮助孩子理解规则。 

02

登楼梯效应:
路要一步步走,规矩要一点点立
有位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定:

第一次作文,只要学生把字写在方格里,书写较认真的,就可得90分以上;


第二次作文,只要不一逗(号)到底、一段到底,就可得90分以上;


第三次作文,只要无错别字,就可得90分以上……

慢慢地,学生的作文水平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这种现象,犹如登楼梯时要一级台阶一级台阶地登,这样能更容易更顺利地登上高处。

这也是心理学上一个有意思的法则,叫“登楼梯效应”
给孩子立规矩的时候,“登楼梯效应”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