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历史八个专题总结,干货满满,很有用!
发表日期:2021-7-8
作者:沈阳育才家教网 电话:159-4009-3009
1.为新中国成立做准备: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2.新中国诞生标志: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的召开54门礼炮28响象征中共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斗争28年。国内意义: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②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③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国际意义:④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2.1950—1953年,抗美援朝(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和平的外部环境)3.1950—1952年,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意义:①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②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③巩固了人民政权,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④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1.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目的: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2.一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执行。(1953-1957)4.一五计划的成就:一桥(武汉长江大桥)、二铁(宝成、鹰厦铁路)、三路(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四厂(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沈阳飞机制造厂)。1.时间: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2.会议内容:①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②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三大改造的内容:对农业、 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三大改造的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三大改造的形式:对农业、手工业进行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形式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公私合营,赎买政策是一大创举,有利于改造的和平过渡。4.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所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②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我过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1956年,中共八大的召开2.探索时期严重的失误: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出现原因:缺乏经验、认识不足、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左”倾错误3.国民经济严重困难时期:1959—1961年。1961年,国家开始调整国民经济,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4.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左”倾错误的继续发展(一)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二)拨乱反正工作的完成: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对内改革:农村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改革——第一阶段:重点对国有企业改革;第二阶段:深化改革目标——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对外开放:1980年,建立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1984年,开放沿海城市——1985年,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对外开放的格局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3.对外开放进入新的阶段: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2.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3.1987年,中共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阶段的理论;社会主义阶段的基本路线;三步走;4.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5.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6.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7.2002年,中共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8.2007年,中共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9.2012年,中共十八大,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10.2017年,中共十九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1.提出:2012年,习近平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诠释“中国梦”内涵:2013年,中国梦——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3.实现途径: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4.“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5.战略布局:“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意义: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1.概况: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二)处理和管理少数民族: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1982年,邓小平,最早针对台湾问题而提出)内容: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港澳台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变”:主权归中国;“不变”: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3.港澳回归的根本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港澳回归的前提:坚持一个中国原则;1.改革开放以后,对台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2.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3.“九二共识”:1992年,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4.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指导思想:1995年,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5.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2015年,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有利因素:①改革开放后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②“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③祖国统一是两岸人民共同的愿望,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不利因素:①“台独”势力试图分裂祖国;②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1.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①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年(1949年),就与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创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苏联第一个与中国建交)②美国为首的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影响:①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②开拓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③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2.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3.1955年,万隆会议召开(性质: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方针:“求同存异“(周恩来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和分歧提出)同:①摆脱殖民统治②实现民族独立③发展壮大自己;异:①社会制度不同②建设道路不同。1.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2.1979年,中美建交(1971年“乒乓外交”——1971年7月,基辛格访华——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中美签署《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1.外交布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2.成就: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2001年,成立上海合作组织;2001年在上海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08年,中国举办北京奥运会;2014年,在北京举办APEC峰会。①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②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总趋势。1.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建立3.发展:1970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1974年装备我国海军)1971年我国自主研制成功导弹驱逐舰,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三、空军的建设(1949年10月,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四、导弹部队的发展(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2015年,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火箭军。)地位和任务:它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实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1.加强部队政治工作—政治保障2014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福建古田召开,强调军队政治工作要为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2.构建军队联合作战体系:五大战区——东部战区、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中部战区五大军种——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1.周恩来: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主持中央日常工作,调整国民经济,使国民经济回升,社会趋向稳定;1953年与印度谈判,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准则;1954年与印、缅两国总理先后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1954年率团参加日内瓦会议,首次以五大国的身份在世界外交舞台亮相;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
2.邓小平:在“文革”期间采取措施实行全面整顿,使国民经济再度回升;1977年,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1978年他所作的《解放思想,团结一致向前看》讲话成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报告;在改革开放中,他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为港澳回归及和平统一台湾创造了条件。他是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3.抗美援朝:黄继光(上甘岭战役中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英勇牺牲)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在烈火中纹丝不动直至壮烈牺牲)中国人民志愿军精神——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国际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4.十年探索时期:“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调、勇于攀登。6.载人航天:2003.10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杨利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7.杂交水稻: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被誉为“ 杂交水稻之父”。 8.青蒿素:20世纪70 年代初,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9.诺贝尔文学奖:2012年,文学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专题八: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历了
四次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
1.第一次:土地改革 1950—1952年 变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工业化开辟道路2.第二次:农业合作化 1953—1956年将土地等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实行集体经营,进一步解放了农村生产力3.第三次: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年 提高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片面强调“一大二公”,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严重困难。4.第四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8年 坚持土地公有制,分户经营,自负盈亏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