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家两个孩子仅相差一岁多,她说自己每天最累的就是给两个孩子“评理”。
姐姐多吃了一个草莓,
弟弟多看了一会平板。
打架的时候弟弟先动了手,
妈妈先抱了姐姐没先抱弟弟。
等等等等,鸡毛蒜皮的小事一天一箩筐。
但是自以为吃亏了的一方要求“评理”的请求比处理国家大事还急切。
如果自己不想去参与,孩子就会撒泼打滚,直到她以正义的姿态站到两个人中间才算完。
然后开始控诉自己的委屈和对方的不人道。自己简直比法院的法官还要忙。
平时她吐槽的时候也就当笑话听听就过去了,可是五一的时候,约了一起去儿童乐园玩,才知道她说的只是冰山一角,两个孩子为了妈妈评理的事情闹了一路。听得人头疼,而且很难说两个孩子孰对孰错。
比如弟弟给妈妈哭着说姐姐打了自己。
但是姐姐说自己在玩的时候弟弟先往自己身上甩了水,自己是为了教育他才拍了他的手。
弟弟哭着说自己不是故意的,必须要再打姐姐一下。
同事一边拒绝弟弟的要求,一边判定姐姐刚开始确实误会了弟弟,要向弟弟道歉。
自以为公平的评判却遭到了两个孩子哭闹拒绝,两个孩子都觉得妈妈不公平,明明是自己的受了委屈,为什么妈妈却向着另一个孩子说话。
看着被两个孩子缠着脱不了身的同事,就知道她从一开始,就陷入了“评理”的坑。
评理时,你追求公平,但是在两个孩子看来,却觉得自己不被理解,如果再遇上有的家长确实存在偏心的念头,那么事情就会更糟。
所以,在你评理的时候,到最后往往孩子们不再是纠结于谁对谁错,而是成人在评理的时候,更偏向谁一点。
清官难断家务事,但是,比家务事更难断的,却是二胎之间的事。
当其中一个孩子来给我们来告状,我们或者为了不让矛盾激化,或者因为不胜其烦去了解发生了什么,去评理,虽然我们的本意是公平评判,解决孩子之间的矛盾,不让任何一个孩子受委屈,但有时候往往我们不仅不能断公平两个人孰是孰非,还会给两个孩子造成妈妈更爱他,妈妈不爱我的错觉。
在如果有的家长真的偏心其中一个,那么不被偏爱的就会心生怨怼,影响孩子心理健康,容易产生自卑、怯懦、偏执等情绪。
而被偏爱的则有恃无恐,会变本加厉,往往会养成爱告状、爱占便宜等习惯。
2
记得小时候,虽然我和弟弟差六岁,但是还是会发生矛盾。有时候他弄坏了我的作业,有时候我吃了仅剩一块饼干。
事情不大,但是每次他都会哭,会闹,会打我,我也会烦躁地揍他。
只要听到他哭闹的声音,妈妈就会立刻过来,关心他怎么了。每次都是问他,然后弟弟开始说发生了什么事情。
但是我一张嘴辩解,妈妈就会说一句:“你是姐姐,你大了,他还小,你要让着他。”
“凭什么!?”试想,正在气头上还是小孩子的我,怎么可能去像成人一样,站在一个懂事的、道德感极强的角度去要求自己呢?
从那时候开始,我就知道了,妈妈更爱弟弟,不爱我。
因了这个念头的存在,不管发生什么事情,只要是牵扯到我和弟弟,我会带着有色眼镜去看,觉得父母都是偏爱他。
这个念头潜伏在我的心里,渐渐成了执念,直到现在。
所以每次发生矛盾,弟弟同样哭闹,妈妈还是会评理,但是我不再辩解,而是用摔门而出、离家出走等方式来发泄内心的不满。
物竞天择,孩子争取爸爸妈妈的关注是很自然的,在发生矛盾的时候,家长介入孩子矛盾,自以为公平地评理,可是因为自己的介入,激化了矛盾。
同样,家长也觉得自己委屈,自己都是为了两个孩子好,结果孩子都不听自己的,真是失败。
评理,往往是个坑,是个家长只要陷进去,就会“三败俱伤”的坑。
家长在说出“他小你要让着他”的时候,往往不会觉得自己偏心,而是觉得作为哥哥姐姐,和弟弟妹妹一般见识就是不对的,引导大的让着小的怎么算是偏心呢,自己只是在引导他爱护弟弟妹妹罢了。
看似恰当的做法,实际上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阴影。
3
不去评理,孩子发生矛盾的时候,会不会激化,会不会影响孩子们之间的感情?
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很多时候家长不去介入,往往孩子们转脸就好了,立刻又玩到了一块。
反而家长介入了,孩子为了向爸爸妈妈证明自己是对的,或者为了面子,一定要争个输赢,冲突反而更激烈了。
在整个输赢的过程中,孩子对自己的手足,就多了一些勾心斗角。而这种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方式,会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慢慢放大,影响整个家庭成员的相处。
你给孩子说“他骂你不对,但你也不应该动手”或者“就算只剩下一个苹果,你也应该分开”等等,你自以为在利用孩子发生矛盾的档口教育孩子。
但实际上,在你作出评判的时候,孩子的思维就会被你引导,会用记住你说的这些“道理”,然后用这些条条框框去观察对方,看他是不是会触犯。
当他发觉对方犯了这些的时候,会立即把你拉来做裁判:你不是说不能这样做吗,你看,他做了,你快骂他!
然后自己的旁边幸灾乐祸。
长此以往,两个孩子之间的相处模式和思维方式就会固化,他盯着他找问题,他盼着他被批评。
也有的家长认为,这样对孩子好,孩子长大了机灵。
但是小的时候看似没什么问题,孩子长大以后,这种处理问题的模式会一直存在自己的手足之间,你多拿了点,我多养老几个月,这些问题都有可能产生。
孩子之间产生矛盾是必然的,怎么处理矛盾,其实就是在教育孩子如何思考、如何处事、如何相处。
自己去处理矛盾,学会怎么在矛盾中平衡利益、怎么与冲突中的人沟通,无形中培养了孩子情商。
4
在矛盾发生的时候,作为爸爸妈妈,只要确保孩子不发生激烈的肢体冲突,在旁边引导孩子自己去处理就好,不要作为正义的化身随意评判。
不然不仅不会化解矛盾,还有可能因为自己的处理方式不当,让本来没有什么的矛盾,成为两个孩子关系之间的裂痕。
营造一个团结的家庭氛围。
让孩子们抱在一起,而不是互相排斥。
比如两个孩子吵闹,不要只去批评制止那个声音大的,而是去把他们当作一个整体:
“你们两个吵到我了,你们能不能去客厅里玩!”
“蛋糕是你们自己分错的,你们俩想想怎么办吧!”
将两个孩子当作整体来对待,营造这种他们是一个整体的氛围。让孩子自己去商量怎么解决矛盾,让他们自己知道,矛盾是两个人的事情,需要两个人自己解决。
弱化孩子对矛盾的关注。
儿子的绘画老师曾经讲过自己处理两个孩子矛盾的例子。
两兄弟因为一个新玩具的归属闹得不可开交,非要爸爸说该谁玩玩具。他们的爸爸没有接孩子的茬,而是拿着新玩具说,这个在水里玩应该很好玩,要不我们一起试试。
两个孩子正哭闹,听到爸爸说的,立刻被吸引了注意力。爸爸在带着他们玩的时候,有意无意地控制两个孩子都能玩到新玩具,矛盾自然化解了。
教育要润物无声,随书入脑。
礼让小的,敬重大的,这些道理不能不教,但是怎么教呢?答案就是避开矛盾,要在平时下功夫。
准备要老二的时候,我就开始给儿子看一些二胎的绘本,《妈妈的魔法肚子》、《小鸡球球当哥哥了》、《我讨厌吃奶》,让他知道什么是弟弟妹妹,对弟弟妹妹充满期待,让孩子觉得和弟弟妹妹相处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做好心理建设,有所准备,才不会因为老二的到来引发心理问题。小的长大以后也会学着书中的内容,学会怎么与哥哥姐姐相亲相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