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孩子输不起,一输就闹脾气,许多家长都受不了,来问我该如何处理。其实小朋友想要“赢”这件事,是每个孩子都会必经的过程,也是人性的本能。除非他对赢的在意已经干扰到他的人际关系、或是严重地影响他的情绪,这时候我们再去做介入,不然如果平时生活中偶尔出现一次两次,其实不用特别去放大。
另一方面,家长也要思考自己的教育方式和价值观,是不是自己本身就很看重“第一名”,比如平时在家里,是否喜欢用比较的方式和小朋友说话:“我的比你大/比你快/比你好。”等等,在玩游戏的时候如果小朋友没有赢,也会带给孩子一些负面的感受,让孩子觉得输是一件负面的事情。
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去教给孩子正确对待“输”和“赢”:
1、放大“努力”的过程,而不是结果。
先从家长开始,跟孩子日常互动的时候不要特别去放大赢这件事,而是放大小朋友的“努力”,如果输了,就告诉他:“没有关系,你刚刚做得真的很好。”用这种方式去鼓励孩子努力的过程,而不是太在意结果。
2、营造合作游戏而不是竞争游戏
多营造合作游戏,而非竞争游戏,如让几个小朋友合作搭建积木变成大楼,合作完成一幅画等等,让孩子感觉到不是在和同伴比赛,而是大家一起努力把一件事情完成。对于已经太在意输赢的孩子,也许这是一个很好的练习,多营造他跟别人合作的机会,也让孩子从中体验与人合作的美好。
3、放大对“第二名”的关注
有时候我们会让小朋友玩游戏,当其中一个小朋友输掉后,老师、家长的注意力不要每次放在赢的小朋友身上,而是时常也注意输的孩子,特别是强化他在游戏过程中的好表现。有时候还可以在游戏开始前,宣布新的游戏规则,像是“玩输的孩子可以在之后选另一个游戏来玩”或是在游戏结束后,给输的孩子ㄧ些特权或小战利品(好比贴纸),让“输”这件事情变得不要等同于“负面”事件。
4、孩子因为输而闹情绪怎么办?
处理情绪这件事一定要在情绪发生之前,因此家长在游戏前的预告变得很重要,要提前告知小朋友,等一下会有“输赢”,输的赢的分别该怎么办,与孩子共同讨论出面对输赢的好办法,像是“我们可以再玩一次”或是“先在旁休息一下,做点别的事情,再决定是否要再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