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富强与创新
第一课 踏上强国之路
第一节 坚持改革开放
1、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原因是什么?
答:近代以来,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封建统治的腐败等原因,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强国富民成为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2、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怎样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答:(站起来)(1)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富起来)(2)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苹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发展富强、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
(强起来)(3)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3、我国是如何作出改革开放的抉择的?
答:(1)开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
(2)推广: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
(3)成效:中国人民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推动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4、改革开放的作用、意义是什么?
答:(1)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2)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成就,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3)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
5、中国腾飞的表现是什么?
答:(1)找到了一条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正确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充分显示了中国力量。
(3)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幸福生活。
6、中国腾飞的作用和影响是什么?
答:(1)改革开放是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
(2)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7、中国的腾飞证明了什么道理?
答: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8、党的十九大召开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掀开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
9、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是什么?
答: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第二节 走向共同富裕
1、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
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
答:(1)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己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前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3)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城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4)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3、如何适应经济新常态?
答: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4、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哪些挑战?
答:区城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5、为什么要弘扬改革创新糖神? (为什么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答:(1)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2)只有全社会不断弘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才能持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才能奏响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最强音!
6、改革创新精神的内容是什么?
答: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
7、如何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答:不仅要看经济发展,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
8、为什么要共享发展成果?
答:(1)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
(2)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携手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3)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4)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9、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1)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
(2)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3)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4)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5)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6)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10、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增进民生福祉
11、增进民生福社的原因是什么?
答:只有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难,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才能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实保障。
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
第一节 创新改变生活
1、怎样正确认识创新?
答:(1)生活处处有创新;
(2)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3) 创新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4)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
(5)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
(6)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2、为什么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
答:①知识的创新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
②技术的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富;
③制度的创新促进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
3、创新对社会发展有何作用?
答: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4、为什么说时代发展呼唤创新?
答: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断者强,唯创新者胜。
5、为什么要进行创新? (我国需要创新的原因)
答:(1)时代发展呼唤创新。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路的重心;
(2)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3)创新发展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国运所系。
(4)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5)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
(6)让人民更好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7)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第二节 创新无止境
1、我国的科技现状是什么?
答:(1)成就:我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城走在世界前列。
(2)差距:从整体上看,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2、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
答:(1)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2)从整体上看,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
3、怎样建设创新型国家?
答:(1)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2)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3)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
4、为什么必须重视发展教育?
答:(1)一个民族创断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2)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才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3)为了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国家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哪些成就?
答:(1)我国教育事业获得巨大发展;
(2)教有改革全面推进;
(3)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
(4)教育公平取得重要进展;
(5)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6、万众创新的重要性是什么?
答:(1)当今社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深入人心。
(2)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
(3)时代需要弘扬创新精神。
(4)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
7、如何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答:(1)国家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2)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
(3)时代需要弘扬创断精神,营造氛围和法治环境;
(4)创新的时代,尊重知识产权,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尊重创造、 保护创新;
(5)公民个人充分利用时代赋予的创造机遇,在创新中实现自我。
8、为什么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答:(1)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
(2)核心技术不是别人赐予的,企业不能只是跟着别人走,而必须自强奋斗、敢于突破。
9、创新精神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
(2)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
(3)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
(4)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
10、创新的目的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答:(1)目的: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
(2)意义:创新让我们获得更多的尊重和认可,让我们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1课 古代埃及
一、尼罗河与古代埃及文明
1.古埃及文明的发源地:非洲东北角的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的文明,因此古埃及文明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
2.起源时间:公元前9500年开始,尼罗河下游出现若干个小国家。
3.灭亡事件: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吞并古埃及。
二、古埃及文明的代表
1.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
2.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3.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代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三、法老的统治
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古埃及的国王称为法老,是全国最高统治者,被认为是“神之子”具有无上的权威。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发源地:两河是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大体上是以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2.起源时间:公元前9500年起两河流域南部逐渐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3.统一:古巴比伦王国时期,汉谟拉比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二、古巴比伦王国
1.建立者:汉谟拉比
2.统治措施: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在位时,是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三、《汉谟拉比法典》
1.制定者:汉谟拉比在位时制定。
2.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3.内容:主要是为了保护奴隶主的利益。从中可以了解古代巴比伦社会。
4.意义:《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第3课 古代印度
一、古代印度和流域文明
1.发源地:印度河流域
2.发源时间:发现公元前23世纪-公元前18世纪的文明遗址。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侵入,定居在此地。
3.鼎盛时期:孔雀王朝统治时期,印度基本实现统一。
二、印度文明
1.森严的种姓制度: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1)建立: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的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2)主要内容
名称 |
从事职业 |
婆罗门 |
掌管祭祀 |
刹帝利 |
掌管军事、行政权力 |
吠舍 |
从事农业、畜牧业、商业 |
首陀罗 |
由被征服的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
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 |
(3)特点: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2.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1)创立: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创立。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
(2)教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
(3)发展:信仰佛教的民众日益增多,一度成为印度的国教。
(4)传播:公元前3世纪后开始外传。经中亚传入中国,后传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往南经锡兰,传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3.阿拉伯数字
单元总结
亚非文明(发源于大河,属于大河文明)
文明名称 |
发源时间 |
文明发源地 |
文明象征 |
古代埃及 |
公元前3500年
|
尼罗河流域 |
①太阳历②象形文字③金字塔 |
古代巴比伦王国 |
公元前9500年
|
西亚两河流域
|
①楔形文字②汉谟拉 比法典 |
古代印度 |
公元前23世纪 |
印度河流域 |
①阿拉伯数字②种姓 制度③佛教 |
第二单元 古代欧洲文明
第4课 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
一、希腊城邦
1.希腊最早文明产生于爱琴海地区,属于海洋文明。
2.爱琴文明-荷马时代-城邦时期。
3.希腊城邦出现于公元前8世纪,突出特点是“小国寡民”几百个城邦,最大的是斯巴达。
4.希腊城邦的居民分为公民和非公民。成年男性公民有参与统治的权利。
二、雅典的民主政治
1.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民主政治也随之发展到高峰。
2.雅典的民主制度:伯里克利完善了民主机制。
①他主政时期,公职人员几乎都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这就使每个公民都有参政的机会。
②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种功能。
③占雅典人口绝大多数的外邦人、奴隶、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三、亚历山大帝国
1.公元前4世纪,希腊北部马其顿成为军事强国。
2.公元前88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吞并波斯帝国,攻占地中海,灭埃及,攻占两河流域,历经十年征战,亚历山大建立了空前庞大的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
3.亚历山大东征的评价:
①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
②但是,东征和帝国的建立,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
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一、罗马城邦
1.发源:公元前1000年,意大利中部台伯河畔兴起许多城邦。
2.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共和国。统治权掌握在元老院手里,平民参加的人民大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权利相等的两个执政官主持日常事务,平民选举的两名保民官有权否决执政官与元老院提出的对平民不利的决议。
3.罗马颁布成文法——《十二铜表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4.公元前3世纪初,罗马征服整个意大利半岛,战胜迦太基,控制西地中海地区。
5.公元前2世纪初,罗马征服地中海地区成为地中海的霸主,大量战俘被掠为奴隶。
6.斯巴达起义:公元前73年,斯巴达发动起义,沉重打击了奴隶制,加速了罗马帝国的衰落,最终失败。
二、罗马帝国
1.公元前49年,罗马执政官凯撒控制元老院。
2.公元前29年,屋大维掌握了统治实权,首创“元首制”这一政治形式。公元27年,罗马共和国变为罗马帝国。罗马帝国进入和平发展时代。
3.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帝国版图横款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湖。
三、罗马帝国的衰亡
1.375年,日耳曼人大举入侵罗马帝国。
2.4世纪,罗马帝国分裂为东罗马和西罗马。
3. 476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
第6课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一、文学和雕塑
1.希腊神话:特点“神人同形同性”。代表作:《荷马史诗》是宝贵的文学遗产,也是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
2.希腊的人物雕刻艺术:达到了一种完美境界。
作品:奥林匹亚神庙中的宙斯像是世界古代七大奇迹之一。
《掷铁饼者》是希腊雕塑艺术的杰作。
二、建筑艺术
1.希腊建筑主要体现在神庙。雅典帕特农神庙是典型代表。
2.罗马建筑吸收了希腊建筑的特点,并有所创新。
代表性建筑:有可容纳近8万观众的大竞技场;有引水道工程;还有庆祝胜利的凯旋门、方尖碑和宏大的宗教场所万神庙。
三、哲学和法学
1.古希腊哲学成就突出:
德谟克里特提出了“原子论”;
苏格拉底终生探讨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等问题。他指出:求得知识的最好方法是有系统的问和答;他还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这对认识人的内心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对许多学科都有贡献,他还创立了逻辑学等新的学科。
2.法学是罗马人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代表:《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四、公历的缘起
1.我们今天使用的公历是古代罗马人创设的。
2.罗马历法来源于古埃及人的太阳历。凯撒命人以太阳历为蓝本编制新的历法,称“儒略历”。4世纪,罗马皇帝以此作为基督历法。
单元总结
欧洲文明(发源于海洋,属于海洋文明)
文明名称 |
文明发源地 |
文明象征 |
文明的传播与扩张 |
古希腊文明 |
爱琴海地区 |
①《荷马史诗》②《掷铁饼者》是希腊雕塑艺术的杰作。 ③雅典帕特农神庙 ④古希腊哲学
|
亚历山大东征
|
古罗马文明 |
意大利半岛 |
①《土二铜表法》 ②罗马历法 ③罗马建筑。 代表性建筑:大竞技场;有引水道工程;凯旋门、方尖碑和万神庙。 |
罗马帝国的扩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