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测试题二
(第4~6讲)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得分:________
一、选择题(共36分,每题3分,漏选得1分,错选不得分)
1. (2016莆田)阳光灿烂的日子,在茂密的树林下,常能在地上见到许多圆形的光斑,这些光斑是( B )
A. 太阳的虚像 B. 太阳的实像 C. 树叶的影子 D. 树叶的实像
2. (2016北京)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C )
3. (2016.黔东南州)下列诗词涉及的光现象与物理知识相符的是( D )
A. 池水映明月——光的直线传播 B. 彩虹舞山涧——光的反射
C. 起舞弄清影——光的色散 D. 潭清疑水浅——光的折射
4. (2016青海)用光的知识,下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B )
A. 岸边的树在水里的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B. 日食现象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 彩虹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D. 城市中的光污染是由于光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
5. (2016衡阳)透镜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应用广泛,下列有关透镜的结论正确的是( A )
A. 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这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B. 近视眼可利用凸透镜矫正
C. 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镜头两倍焦距以内
D. 投影仪能使物体在屏幕上成正立、缩小的像
6. 如图是某人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示意图,则他的眼睛类型及矫正需要选用的透镜分别是( B )
A. 近视眼 凸透镜 B. 近视眼 凹透镜
C. 远视眼 凸透镜 D. 远视眼 凹透镜
第6题图
第7题图
7. (2016深圳)如图是蜡烛的成像规律图,它的成像原理在生活中应用的是( C )
A. 投影仪 B. 放大镜 C. 照相机 D. 潜望镜
8. (2016郴州)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当把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要在光屏上再次成一个清晰的像,应该( A )
A. 保持凸透镜不动,光屏向左移 B. 保持凸透镜不动,光屏向右移
C. 保持凸透镜和光屏都不动 D. 以上做法都不对
第8题图
第9题图
9.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当蜡烛和透镜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此时光屏上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B. 将蜡烛和光屏对调,光屏承接不到蜡烛的像
C. 像的位置偏高,应向下移动蜡烛,才能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D. 将蜡烛远离凸透镜,要想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10. (双选)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可以看到烛焰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D )
A. 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B. 此凸透镜的焦距大于20 cm
C. 若将蜡烛移动到25 cm刻度处,应向左移动光屏,才能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D. 若将蜡烛移动到45 cm刻度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会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11. (2016河池)从冰箱里取出一袋冰块,过一段时间后,冰块全部融化成水.则冰块熔化成水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质量变大,密度变小 B. 质量变小,密度变大
C. 质量不变,密度变大 D. 质量不变,密度不变
12. 我国研制的“ 全碳气凝胶”是目前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态材料,其密度仅为0.16 kg/m3,则( B )
A. 该材料体积越大,密度越大 B. 1 m3的该材料质量为0.16 kg
C. 将该材料制成的物品带到太空,质量减小 D. 该材料适合做打桩用的重锤
二、填空题(18题4分,其余每空1分,共15分)
13. (2016揭阳)在夏天,当你在河岸边漫步时,有时会看到“鱼在云中游”的美景。你看到的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像,水中的云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像.
14. “东方红、太阳升”描述太阳刚刚升起的情景,但我们看到的并非是实际的太阳,而是光线经过不均匀大气时发生了折射(选填“反射”或“折射”)而形成的像.“坐井观天,所见甚小”,这是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15. (2016钦州)小明站在平面镜前1.5 m处,镜中的像与他相距3m.若他向镜面靠近0.5 m,则镜中的像与平面镜相距1m.
16. (2016聊城)小王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生活中使用的照相机(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来工作的.
第16题图
第17题图
17. (2016荆门)有一种新型自拍神器(如图),可用手机发出的电磁波来遥控它在空中悬停、飞行、拍照.其镜头部分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拍照时,物体通过镜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现使自拍神器远离自己,同步传输到手机上自己的像会变小.
18. 一盒装蒙牛牌纯牛奶,容积为250 mL,若该牛奶的密度是1.2×103 kg/m3,则牛奶的质量为0.3kg,喝掉一半后,剩余牛奶的密度将不变(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三、作图题(每题4分,共16分)
19. 当光线从水中射向空气时,它的反射光线如图所示,请画出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第19题图
第20题图
20. 如图,路灯下站着小明、小芳、小刚三人,请根据小芳和小刚的影长(粗实线为影子),标出图中路灯灯泡S的位置.
21. 如图所示,S′为发光点S在平面镜MN中的像,若S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过P点,请在图中找出发光点S的位置,并完成光路(保留作图痕迹).
第21题图
第22题图
22. (2016衡阳)如图所示,在凸透镜的右焦点处有一平面镜垂直于主光轴放置.一束光AB经凸透镜和平面镜怎样传播?画出光路图来.
四、计算题(8分)
23. (2016莆田)用同种材料制成的三个正方本,它们的边长分别为1 cm,2 cm,3 cm,质量分别为3 g、24 g、54 g,其中只有一个是空心的.请你通过计算判断哪个是空心的.
解:正方体的体积V=a3,a是正方体的边长;
各正方体的密度:ρ1===3 g/cm3,ρ2===3 g/cm3,ρ3===2 g/cm3,
因边长为3 cm的正方体密度最小,所以,边长为3cm的正方体是空心的.
五、实验探究题(共25分)
24. (8分)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E、F是两块粘接在一起的硬纸板,可绕ON转动.
(1)纸板E、F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是垂直(选填“垂直”或“不垂直”);
(2)如图所示,E、F在同一平面内,让一束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出现反射光线OB,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便立即得出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样得出结论不合理(选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一次实验数据具有偶然性,应多次测量得出普遍规律.
(3)为了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你认为接下来的操作是将纸板F向后折,看是否能观察到反射光线.
25. (6分)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移去后面的蜡烛B,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选填“实”或“虚”)像.
(3)将蜡烛A向靠近玻璃板的方向移动2 cm,并将蜡烛B放在A的像的位置后,此时蜡烛A与它的像之间的距离变化了4 cm.
(4)透过玻璃观察蜡烛A的像时,看到在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玻璃板比较厚,蜡烛经过两个反射面都会形成像.
26. (7分)小薇同学用一块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她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
(1)为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40 cm刻度处. 蜡烛与光屏调节到如图所示位置,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倒立、缩小(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生活中的照相机(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应用了这个成像规律.
(3)当蜡烛逐渐远离凸透镜时,它的像将逐渐变小(选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
(4)小薇又把自己的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她只通过调整光屏使之远离凸透镜,光屏上又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则小薇戴的是近视(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5)若已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用遮光布遮住凸透镜的下小半部分,则所成的烛焰的像为亮度稍暗的完整像(选填“不完整的像”、“亮度相同的完整像”或“亮度稍暗的完整像”).
27. (4分)小亮家人从银行兑换了10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币(如图甲所示).他想知道该硬币的密度,做了如下实验:
(1)小亮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然后调节游码归零,发现分度盘上的指针位置如图乙所示,这时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平衡.
(2)小亮用天平测量10枚硬币的质量,平衡时右盘所加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图丁为10枚硬币放入量筒前后的液面情况.则所测硬币的密度为6.4×103 kg/m3.
(3)小亮想先测量硬币的体积,再测量其质量,则他可能引起最后的计算结果偏大(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