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中考化学五摸试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6分)
1.下列物质不属于合金的是( )
A.C60 B.钢 C.青铜 D.生铁
2.溶液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豆浆、牛奶都是溶液
C.溶液都是无色的 D.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
3.4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NaCl溶液变为10%,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
A.加入8g NaCl固体 B.加入80g水
C.倒掉40g溶液 D.加入40g5%的NaCl溶液
4.浓硫酸和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液中( )
A.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变小
B.溶液的质量都增大
C.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变大
D.溶质的质量分数前者变大,后者变小
5.要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溶液,小明选择了如下方法.其中可行的是( )
①加入CaO ②加入Ca(OH)2③升高温度 ④降低温度.
A.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6.下列物质混合能发生反应的是( )
A.银与稀盐酸 B.铜与硫酸锌溶液
C.铁与稀硫酸 D.锌与硫酸镁溶液
7.下表是人体内一些体液的正常PH值范围,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体液 |
尿液 |
胃液 |
血浆 |
胰液 |
P H |
4.7~8.4 |
0.9~1.5 |
7.35~7.45 |
7.5~8.0 |
A.人体的尿液一定呈酸性
B.人体的胰液一定呈碱性
C.人体的胃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
D.PH试纸可精确测得以上体液的PH
8.下列方法中不能防止锅铁腐蚀的是( )
A.表层镀锌 B.食盐水浸泡 C.制成合金 D.表层涂油
9.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A.因为MnO2能加快H2O2的分解速率,所以MnO2也能加快H2O的分解
B.因为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因为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所以蜡烛组成里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D.中和反应一定有盐和水生成,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10.向一定量的Ba(OH)2溶液中滴加稀H2SO4,下列图象能正确描述对应关系的是( )
A.
B.
C.
D.
11.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选用下列各组试剂,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
A.Cu、FeCl2溶液,AgNO3溶液 B.Cu、Ag、FeSO4溶液
C.Fe、Ag、CuSO4溶液 D.Fe、Cu、稀硫酸,AgNO3溶液
12.在氯化亚铁、氯化铜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液中插入结净的铁丝,铁丝表面无明显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滤液中一定有氯化镁,可能有氯化锌和氯化亚铁
B.滤液中一定有氯化镁和氯化锌,可能有氯化铜
C.滤渣中一定有铜和铁,可能有锌
D.滤渣中一定有铜,可能有铁和锌
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16分)
13.现有五种物质①熟石灰②浓硫酸③稀硫酸④活性炭⑤石墨,请选择合适物质的序号填空:
(1)实验室常用做干燥剂的是
(2)常用于冰箱除异味是
(3)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4)常用于金属除锈的是 .
14.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
(1) ℃时,物质A和C的溶解度相等;
(2)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2℃降温到t1℃时,溶液质量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
(3)t2℃时,A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100+b)gA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溶液的质量为 g.
15.我们的生活用品大多数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
(1)金属材料包括金属以及他们的 ;
(2)“沙里淘金”说明金在自然界中以 形式存在.(填“单质”或“化合物”);
(3)金属矿物的储量有限,而且不能再生,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防止金属的腐蚀外,还有 等(写出一条即可);
(4)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到硫酸亚铁、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有 .
16.水是生命之源,请回答下列有关水的问题:
(1)自然界中的水常遭到污染,污染中氮和磷含量过高会造成“赤潮”或“水华”现象,这里的“氮”和“磷”是指 (填字母)
A.元素 B.原子 C.离子 D.分子
(2)生活中使硬水软化的一种常用方法是 ,碗碟上的油污用自来水很难洗净,加入少量洗涤剂就可以了,因为洗涤剂具有 作用.
(3)自来水厂常用 来吸附水中的异味和色素.
三、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18分)
17.按要求写出反应化学方程式:
(1)稀硫酸除铁锈 ;
(2)用石灰浆抹墙,墙面会逐渐变硬 ;
(3)有碳参加的置换反应 .
18.在探究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时,某同学将一定质量的Zn粉放入AgNO3与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实验流程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步骤Ⅱ中生成的无色气体X是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滤液N中的溶质是 ;
(2)请写出步骤Ⅰ中所发生的任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9.最近电茶壶等不锈钢食具容器安全问题引起消费者关注,不锈钢中有铁、碳、硅和锰等元素,有些食具容器所用不锈钢材料锰含量较高,若材料中的金属锰析出超标,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可能会对神经系统有损害.
(1)铁元素在地壳中主要以化合态存在,从铁矿石中冶炼出铁的主要反应如下:
Fe2O3+3CO2Fe+3CO2
该反应 (选填“是”或“不是”)分解反应;
(2)已知锰(Mn)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锌,不锈钢材料中锰若析出进入人体胃中,会与胃液中的盐酸发生置换反应,反应产物中锰元素化合价+2价,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0.在实验室里配制75g10%的氯化钠溶液,操作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该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是 g.
(2)请用图中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 .
(3)认真观察,改正图中的错误操作 .若不进行改正,其它操作步骤正确,则所配制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
四、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22分)
21.结合如图回答问题.
(1)图①中把红热的木炭插入集气瓶中,为了使木炭与瓶内的氧气充分接触发生反应,坩埚钳夹持着红热的木炭插入集气瓶内的具体操作是 .
(2)图②中检验某气体是氢气,应继续补做的操作步骤是 ,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图③探究铁生锈条件实验中所用蒸馏水要预先煮沸,其目的是 .设计实验探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没有参与铁的生锈过程,图③所示四个实验中有必要的是 .
22.(10分)M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MSO4溶液是无色液体,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探究M与铜、铝的活动性顺序,请你和他们一起进行以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M、铜、铝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怎样的?
【猜想与假设】小敏的猜想是Al>Cu>M;小强的猜想是Al>M>Cu;你的猜想是 .
【设计与实验一】小莉取M丝、铜丝、铝丝和编号为①、②、③的3支试管,进行如表的实验(试管中均盛有体积相同、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的稀盐酸);
实验操作 |
M丝插入试管①中 |
钢丝插入试管②中 |
铝丝插入试管③中 |
实验结论 |
刚开始的现象 |
有少量气泡产生 |
无气泡 |
无气泡 |
M>Cu: |
几分钟后的现象 |
有少量气泡产生 |
无气泡 |
有大量气泡产生 |
|
【交流与表达】同学们对同一实验得出两种不同结论的现象进行了讨论,明白了实验刚开始时试管③中无气泡产生的原因,该原因是 .
【设计与实验二】为了进一步探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同学们取粗细相同,打磨干净的M丝、铝丝及相关溶液,又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试管乙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2)试管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交流与表达】同学们经讨论后认为该实验可以优化,去掉试管 (填试管编号)中的实验,也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释与结论】通过以上实验,同学们得出了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评价与反思】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对实验过程进行了如下反思:
(1)影响金属与酸反应速率快慢的因素,除了相互反应的金属和酸的性质外,还有 (任写一种)
(2)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时,除了上述实验中已经用到的两种方法外,还可以根据 进行判断(任写一种)
23.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中和反应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探究实验一】借助无色酚酞试剂,证明酸碱发生了反应.
甲同学按图1进行实验,证明了盐酸和NaOH溶液能发生化学反应,他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探究实验二】检验反应生成的水,证明酸碱发生了反应.
乙同学取硅胶(一种不与酸、碱反应的干燥剂,吸水后由蓝色变红色)、无水醋酸(一种酸,
常温下为液体)和固体氢氧化钠进行图2所示的三个实验.
①实验A和B可以作为参照,其目的是 ;
②加入试剂后迅速塞紧橡胶塞的原因是 ;
③能证明酸和碱反应有水生成的现象是 .
五、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8分)
24.实验室一瓶新购进的浓硫酸,其标签的部分内容如图所示.
(1)若该瓶硫酸还没有开瓶使用,瓶内溶质的质量为 g(计算结果保留到0.1,下同)
(2)若要配制9.8%的稀硫酸400g,则需用该浓硫酸质量为 g.
25.向10g赤铁矿石样品中,不断加,10%稀盐酸(样品中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和酸反应),至固体不再减少为止,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2g.请计算:
(1)赤铁矿石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为 g.
(2)所加稀盐酸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2017年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中考化学五摸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6分)
1.下列物质不属于合金的是( )
A.C60 B.钢 C.青铜 D.生铁
【考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根据合金的定义与特点进行解答.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概念有三个特点:①一定是混合物;②合金中各成分都是以单质形式存在;③合金中至少有一种金属.
【解答】解:A、C60是碳的单质,不属于混合物,故正确;
B、钢是铁的合金,故错误;
C、青铜是铜锡合金,故错误;
D、生铁是铁的合金,故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合金与合金的性质,合金概念的三个特点要记牢;本考点基础性强,比较好把握.
2.溶液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豆浆、牛奶都是溶液
C.溶液都是无色的 D.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A、根据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进行分析判断.
C、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有些溶液是带有颜色的.
D、根据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但不是混合物,不是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豆浆中的营养物质有的溶于水,有的不溶于水,牛奶是不溶性的小液滴等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豆浆、牛奶均不均一、不稳定,均不属于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C、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有些溶液是带有颜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D、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乳化作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4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NaCl溶液变为10%,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
A.加入8g NaCl固体 B.加入80g水
C.倒掉40g溶液 D.加入40g5%的NaCl溶液
【考点】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分析】将4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NaCl溶液变为10%的溶液,可采取蒸发溶剂或增加溶质的方法,分别计算出所采取的方法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加入8gNaCl固体,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33.3%.故A错误;
B、加入80g水,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6.67%,故B错误;
C、倒掉40g溶液,不能实现4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NaCl溶液变为10%,故C错误;
D、加入40g5%的NaCl溶液,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10%,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的难度不大,但计算量较大,熟悉溶质质量分属的计算公式、分清溶液中各个量的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浓硫酸和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液中( )
A.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变小
B.溶液的质量都增大
C.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变大
D.溶质的质量分数前者变大,后者变小
【考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溶质的质量分数.
【专题】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溶质氯化氢而导致溶液变稀,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使溶液变稀.
【解答】解: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溶质氯化氢而导致溶液变稀,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使溶液变稀,故正确.
B.浓盐酸挥发出溶质而导致溶液质量减小,浓硫酸易吸水而使溶液质量增加,故错误.
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溶质氯化氢而导致溶液变稀,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使溶液变稀,故错误.
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溶质氯化氢而导致溶液变稀,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使溶液变稀,故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浓盐酸和浓硫酸的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溶液的组成进行.
5.要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溶液,小明选择了如下方法.其中可行的是( )
①加入CaO ②加入Ca(OH)2③升高温度 ④降低温度.
A.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据此由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向接近饱和的溶液中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都可以使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故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①加入CaO,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②加入氢氧化钙,①②均能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溶液.
由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升高温度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变小,故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还可以采取③升高温度的方法.
故①②③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都可以把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但改变温度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时要具体分析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6.下列物质混合能发生反应的是( )
A.银与稀盐酸 B.铜与硫酸锌溶液
C.铁与稀硫酸 D.锌与硫酸镁溶液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判断能否发生反应即可.
【解答】解:A、银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不能与稀盐酸反应,故选项错误.
B、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锌弱,铜与硫酸锌溶液不反应,故选项错误.
C、铁位于氢的前边,铁能与稀硫酸反应,故选项正确.
D、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锌强,锌与硫酸镁溶液不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7.下表是人体内一些体液的正常PH值范围,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体液 |
尿液 |
胃液 |
血浆 |
胰液 |
P H |
4.7~8.4 |
0.9~1.5 |
7.35~7.45 |
7.5~8.0 |
A.人体的尿液一定呈酸性
B.人体的胰液一定呈碱性
C.人体的胃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
D.PH试纸可精确测得以上体液的PH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溶液的酸碱度测定;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专题】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A、根据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胃液的酸碱性以及紫色石蕊试液的变色情况判断.
D、根据pH试纸测得的结果是整数判断.
【解答】解:A、尿液的pH为4.7﹣8.4,可能显酸性、中性或碱性,故选项错误.
B、胰液的pH为7.5﹣8.0,大于7,显碱性,故选项正确.
C、胃液的pH为0.9﹣1.5,小于7,显酸性,因此人体的胃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选项错误.
D、pH试纸测得的结果是整数,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8.下列方法中不能防止锅铁腐蚀的是( )
A.表层镀锌 B.食盐水浸泡 C.制成合金 D.表层涂油
【考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根据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与空气和水(或水蒸气)直接接触,结合金属的保护措施,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
A、在金属铁的表面镀上一层比金属铁活泼的金属,可以防止铁被腐蚀,故A正确;
B、食盐水浸泡会加速铁生锈的速度,故B错误;
C、制成合金,合金的抗腐蚀强,起到防止生锈的目的,故C正确.
D、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与空气和水(或水蒸气)直接接触,如果隔绝了空气和水,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铁生锈,在铁锅表面涂食用油能防止铁锅生锈,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铁生锈的主要条件与保护措施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能灵活应用.
9.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A.因为MnO2能加快H2O2的分解速率,所以MnO2也能加快H2O的分解
B.因为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因为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所以蜡烛组成里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D.中和反应一定有盐和水生成,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的分类;空气与水;常见的酸酸的通性.
【分析】A、根据催化剂的概念、特征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例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解答;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考虑;
D、根据酸和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碱和一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也生成盐和水,但不属于中和反应解答.
【解答】解:
A、MnO2能加快H2O2分解的速率,则MnO2不一定能作其它物质分解的催化剂,不一定能加快其他物质分解的速率,故错误;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但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例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故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说明蜡烛里一定含有C和H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正确;
D、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氧化铜和硫酸反应能生成硫酸铜和水,但是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
答案:C
【点评】逻辑推理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应提倡学生学习这种学习方法,但应注意推理的合理性、正确性.
10.向一定量的Ba(OH)2溶液中滴加稀H2SO4,下列图象能正确描述对应关系的是( )
A. B. C. D.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专题】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会生成水与硫酸钡沉淀,随着反应的进行,沉淀质量会增多,直至恰好反应,沉淀量不再改变;氢氧化钡溶液呈碱性,pH大于7,硫酸的pH小于7,向碱中加酸,溶液的pH会逐渐变小.根据上述规律,结合图象进行判断.
【解答】解:A.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硫酸钡属于沉淀,不能导电,水几乎不能导电,所以氢氧化钡与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时,导电性减弱到零,加入的氢氧化钡过量时,又能导电了,故正确;
B.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会生成水与硫酸钡沉淀,随着反应的进行沉淀量不断增大,直至恰好反应,沉淀量不再改变,溶液中钡元素的质量在减小,图象错误,故错误;
C.氢氧化钡显碱性,pH>7,随着酸量的增加溶液的碱不断减少,pH值变小,直至恰好反应pH=7,再加入稀硫酸酸性不断增强,pH小于7,图象错误,故错误;
D.向一定量的Ba(OH)2溶液中滴加稀H2SO4,放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反应完毕,随着稀硫酸的加入,溶液温度开始下降,故错误.
故选A.
【点评】主要考查氢氧化钡与稀硫酸的化学反应事实,能理解图象表达意思,针对图象表达,再联系反应事实即可解答.此题注意药品的量改变,导致情况的不同.
11.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选用下列各组试剂,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
A.Cu、FeCl2溶液,AgNO3溶液 B.Cu、Ag、FeSO4溶液
C.Fe、Ag、CuSO4溶液 D.Fe、Cu、稀硫酸,AgNO3溶液
【考点】金属活动性的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进行思考,Fe、Cu、Ag这三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Fe>Cu>Ag.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前边的金属可以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所以可以选择相应的金属和盐溶液进行反应来证明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解答】解:A、Cu,FeSO4溶液,AgNO3溶液这三种物质中,铜与FeSO4溶液不反应,证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铜与AgNO3溶液能反应,证明铜比银的活动性强,此方案可行.
B、因为铁的活动性在三种金属中最强,所以Cu,Ag都不能和FeSO4溶液反应,得不出Cu,Ag的活动性强弱,所以此方案不可行.
C、铁可以置换CuSO4溶液中的铜而出现红色固体,证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银和CuSO4溶液不反应,证明铜比银的活动性强,因此,可以证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此方案可行.
D、Fe,Cu,稀硫酸,AgNO3溶液四种物质中,铁能与稀硫酸反应,也能与AgNO3溶液反应,证明铁比氢和银的活动性强,铜和稀硫酸不反应,但能与AgNO3溶液反应,证明铜的活动性比氢弱,比银强,也能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此方案可行.
故选B.
【点评】同学们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设计实验,去验证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氢前边的金属会与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但也要注意,与金属反应酸一般是指稀硫酸和盐酸,不包括浓硫酸和硝酸.
12.在氯化亚铁、氯化铜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液中插入结净的铁丝,铁丝表面无明显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滤液中一定有氯化镁,可能有氯化锌和氯化亚铁
B.滤液中一定有氯化镁和氯化锌,可能有氯化铜
C.滤渣中一定有铜和铁,可能有锌
D.滤渣中一定有铜,可能有铁和锌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几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镁>锌>铁>铜,在氯化亚铁、氯化铜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锌不会置换出氯化镁中的镁,锌先置换氯化铜中的铜,当氯化铜完全反应后,再置换出氯化亚铁中的铁;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液中插入结净的铁丝,铁丝表面无明显变化,说明了溶液中不存在氯化铜,据此行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几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镁>锌>铁>铜,在氯化亚铁、氯化铜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锌不会置换出氯化镁中的镁,锌先置换氯化铜中的铜,当氯化铜完全反应后,再置换出氯化亚铁中的铁;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液中插入结净的铁丝,铁丝表面无明显变化,说明了溶液中不存在氯化铜,所以:
A、滤液中一定有氯化镁、氯化锌,可能有氯化亚铁,故A错误;
B、滤液中一定有氯化镁和氯化锌,一定没能有氯化铜,故B错误;
C、滤渣中一定有铜,可能有铁和锌,故C错误;
D、滤渣中一定有铜,可能有铁和锌,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金属活动顺序表的运用以及半定量(如一定量、过量、少量等)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16分)
13.现有五种物质①熟石灰②浓硫酸③稀硫酸④活性炭⑤石墨,请选择合适物质的序号填空:
(1)实验室常用做干燥剂的是 ②
(2)常用于冰箱除异味是 ④
(3)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①
(4)常用于金属除锈的是 ③ .
【考点】酸碱盐的应用;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熟石灰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稀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可以用于除去铁锈,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实验室常用做干燥剂.
(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等,常用于冰箱除异味.
(3)熟石灰具有碱性,属于碱,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4)稀硫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可以用于除去铁锈.
故答案为:(1)②;(2)④;(3)①;(4)③.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4.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
(1) t1 ℃时,物质A和C的溶解度相等;
(2)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2℃降温到t1℃时,溶液质量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C .
(3)t2℃时,A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100% ;(100+b)gA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溶液的质量为 (100+a) g.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物质A和C的溶解度相等;
(2)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2℃降温到t1℃时,溶液质量没有发生改变的是C;
(3)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bg,所以A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00%,A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会析出晶体,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ag,所以溶液的质量为(100+a)g.
故答案为:(1)t1;
(2)C;
(3)×100%,(100+a).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5.我们的生活用品大多数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
(1)金属材料包括金属以及他们的 合金 ;
(2)“沙里淘金”说明金在自然界中以 单质 形式存在.(填“单质”或“化合物”);
(3)金属矿物的储量有限,而且不能再生,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防止金属的腐蚀外,还有 金属的回收和利用 等(写出一条即可);
(4)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到硫酸亚铁、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有 硫酸锌 .
【考点】金属材料及其应用;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元素的存在及常见的金属矿物;金属资源的保护.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1)根据合金的定义分析回答;
(2)根据金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在自然界中主要是以单质形式存在进行解答
(3)根据金属资源的保护措施分析回答;
(4)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分析解答.
【解答】解:(1)金属材料包括金属以及他们的合金;
(2)元素的存在形式由其化学性质决定,沙里淘金,说明金的化学性质稳定,与土壤中的水及氧气等物质不反应,在自然界主要以单质的形式存在;
(3)金属矿物的储量有限,而且不能再生,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防止金属的腐蚀外,还有金属的回收和利用、有计划合理地开采金属等;
(4)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可知,锌比铁活泼,铁比铜活泼.所以,加入一定量的锌粉,锌粉首先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置换出单质铜,如果锌粉足量可以继续与硫酸亚铁反应置换出铁.由题意可知,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固体中含有和稀盐酸反应的金属,由题可知,金属可能是铁或铁和锌,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有硫酸锌,可能有硫酸亚铁,一定没有硫酸铜.
故答为:(1)合金;(2)单质;(3)金属的回收和利用;(4)硫酸锌.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金属活动顺序表的运用,在解题时要注意对半定量(如一定量、过量、少量等)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16.水是生命之源,请回答下列有关水的问题:
(1)自然界中的水常遭到污染,污染中氮和磷含量过高会造成“赤潮”或“水华”现象,这里的“氮”和“磷”是指 A (填字母)
A.元素 B.原子 C.离子 D.分子
(2)生活中使硬水软化的一种常用方法是 煮沸 ,碗碟上的油污用自来水很难洗净,加入少量洗涤剂就可以了,因为洗涤剂具有 乳化 作用.
(3)自来水厂常用 活性炭 来吸附水中的异味和色素.
【考点】硬水与软水;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与净化方法;元素的概念.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空气与水.
【分析】(1)根据宏观上物质由元素组成,微观上物质由分子等微粒构成,这里是指宏观物质,因此这里的氮和磷指元素进行解答;
(2)根据硬水的软化方法分析;根据洗涤剂的乳化作用进行分析;
(3)根据活性炭的吸附性考虑.
【解答】解:(1)宏观上物质由元素组成,微观上物质由分子等微粒构成,这里是指宏观物质,因此这里的氮和磷指元素,故填:A;
(2)生活中硬水软化的一种最常用方法是加热煮沸;碗碟上的油污用自来水很难洗净,加入少量洗涤剂就可以了,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故填:煮沸;乳化;
(3)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常用来吸附水中的异味和色素.
故答案为:(1)A;(2)煮沸;乳化;(3)活性炭.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三、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18分)
17.按要求写出反应化学方程式:
(1)稀硫酸除铁锈 Fe2O3+3H2SO4═Fe2(SO4)3+3H2O ;
(2)用石灰浆抹墙,墙面会逐渐变硬 Ca(OH)2+CO2=CaCO3↓+H2O ;
(3)有碳参加的置换反应 C+2CuO2Cu+CO2↑(合理即可) .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元素与化合物;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配、注、等)进行书写即可.
【解答】解:(1)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O3+3H2SO4═Fe2(SO4)3+3H2O.
(2)用石灰砂浆抹墙,墙面逐渐变得坚硬,是因为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坚硬的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3)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是有碳参加的置换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CuO2Cu+CO2↑(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Fe2O3+3H2SO4═Fe2(SO4)3+3H2O;(2)Ca(OH)2+CO2=CaCO3↓+H2O;(3)C+2CuO2Cu+CO2↑(合理即可).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
18.在探究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时,某同学将一定质量的Zn粉放入AgNO3与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实验流程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步骤Ⅱ中生成的无色气体X是 氢气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置换反应 ,滤液N中的溶质是 硝酸锌 ;
(2)请写出步骤Ⅰ中所发生的任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Zn+2AgNO3═Zn(NO3)2+2Ag.Zn+Cu(NO3)2═Zn(NO3)2+Cu. .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置在前的金属可以把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根据发生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反方程式,根据反应的特点判断反应的类型等.
【解答】解:由于金属的活动性是:锌>铜>银,将一定质量的Zn粉放入AgNO3与Cu(NO2)2的混合溶液中,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了银和硝酸锌,当硝酸银完全反应后,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了硝酸锌和铜.由流程图可知,向过滤后的滤渣中加稀硫酸有气泡生成,说明了锌粉是过量的,生成的无色气体应为氢气,溶液中的硝酸银和硝酸铜完全发生了反应,所以:
(1)步骤Ⅱ中生成的无色气体X是氢气,该反应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锌和氢气,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滤液N中的溶质是硝酸锌;
(2)由上述分析可知,步骤Ⅰ中所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Zn+2AgNO3═Zn(NO3)2+2Ag.Zn+Cu(NO3)2═Zn(NO3)2+Cu.
故答为:(1)氢气,置换反应,硝酸锌;(2)Zn+2AgNO3═Zn(NO3)2+2Ag(或Zn+Cu(NO3)2═Zn(NO3)2+Cu).
【点评】此题是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对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意义的掌握与应用,属于基础性知识的考查题
19.最近电茶壶等不锈钢食具容器安全问题引起消费者关注,不锈钢中有铁、碳、硅和锰等元素,有些食具容器所用不锈钢材料锰含量较高,若材料中的金属锰析出超标,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可能会对神经系统有损害.
(1)铁元素在地壳中主要以化合态存在,从铁矿石中冶炼出铁的主要反应如下:
Fe2O3+3CO2Fe+3CO2
该反应 不是 (选填“是”或“不是”)分解反应;
(2)已知锰(Mn)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锌,不锈钢材料中锰若析出进入人体胃中,会与胃液中的盐酸发生置换反应,反应产物中锰元素化合价+2价,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Mn+2HCl=MnCl2+H2↑ .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分解反应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1)根据分解反应是一变多的反应进行分析;
(2)根据锰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锰和氢气进行分析.
【解答】解:(1)分解反应是一变多的反应,所以Fe2O3+3CO2Fe+3CO2的反应不是分解反应;
(2)锰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锰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Mn+2HCl=MnCl2+H2↑.
故答案为:(1)不是;(2)Mn+2HCl=MnCl2+H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难度不大,注意在平时加强训练即可完成.
20.在实验室里配制75g10%的氯化钠溶液,操作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该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是 7.5 g.
(2)请用图中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 ④②③⑤① .
(3)认真观察,改正图中的错误操作 左盘放氯化钠,右盘放砝码 .若不进行改正,其它操作步骤正确,则所配制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小于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
【考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专题】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1)利用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75g10%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75g×10%=7.5g.
(2)配制75g10%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是④②③⑤①.
(3)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应左盘放氯化钠,右盘放砝码.
若不进行改正,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故答案为:(1)7.5;(2)④②③⑤①;(3)左盘放氯化钠,右盘放砝码;小于.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四、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22分)
21.结合如图回答问题.
(1)图①中把红热的木炭插入集气瓶中,为了使木炭与瓶内的氧气充分接触发生反应,坩埚钳夹持着红热的木炭插入集气瓶内的具体操作是 从瓶口向下慢慢伸入 .
(2)图②中检验某气体是氢气,应继续补做的操作步骤是 气体燃烧一会后迅速将烧杯正放,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 ,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 .
(3)图③探究铁生锈条件实验中所用蒸馏水要预先煮沸,其目的是 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气 .设计实验探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没有参与铁的生锈过程,图③所示四个实验中有必要的是 甲、丁 .
【考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氧气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的注意事项分析;根据氢气的燃烧产物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解答;根据铁锈蚀的条件解答.
【解答】解:(1)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上烧至红热后升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烧红的木炭插入集气瓶的方法是从瓶口向下慢慢伸入,故填:从瓶口向下慢慢伸入;
(2)要检验是否是氢气,需要在气体燃烧一会后迅速将烧杯正放,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氢气燃烧生成水,故填:气体燃烧一会后迅速将烧杯正放,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2H2+O22H2O;
(3)水中溶解有氧气,加热的目的是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气,要证明二氧化碳没有参加反应,需要进行二氧化碳与水接触以及二氧化碳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的实验,故填: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气;甲、丁.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实验操作以及实验的注意事项,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22. M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MSO4溶液是无色液体,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探究M与铜、铝的活动性顺序,请你和他们一起进行以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M、铜、铝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怎样的?
【猜想与假设】小敏的猜想是Al>Cu>M;小强的猜想是Al>M>Cu;你的猜想是 M>Al>Cu .
【设计与实验一】小莉取M丝、铜丝、铝丝和编号为①、②、③的3支试管,进行如表的实验(试管中均盛有体积相同、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的稀盐酸);
实验操作 |
M丝插入试管①中 |
钢丝插入试管②中 |
铝丝插入试管③中 |
实验结论 |
刚开始的现象 |
有少量气泡产生 |
无气泡 |
无气泡 |
M>Cu: M>Al |
几分钟后的现象 |
有少量气泡产生 |
无气泡 |
有大量气泡产生 |
Al>M>Cu |
【交流与表达】同学们对同一实验得出两种不同结论的现象进行了讨论,明白了实验刚开始时试管③中无气泡产生的原因,该原因是 铝表面有一层氧化膜 .
【设计与实验二】为了进一步探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同学们取粗细相同,打磨干净的M丝、铝丝及相关溶液,又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试管乙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M表面出现一层红色物质 .
(2)试管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l+3CuSO4=Al2(SO4)3+3Cu .
【交流与表达】同学们经讨论后认为该实验可以优化,去掉试管 丙 (填试管编号)中的实验,也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释与结论】通过以上实验,同学们得出了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评价与反思】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对实验过程进行了如下反思:
(1)影响金属与酸反应速率快慢的因素,除了相互反应的金属和酸的性质外,还有 反应物接触面积、温度 (任写一种)
(2)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时,除了上述实验中已经用到的两种方法外,还可以根据 与氧气反应的剧烈程度 进行判断(任写一种)
【考点】金属活动性的探究;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提出问题】根据其余两种猜想推断第三种猜想;
【设计与实验一】根据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进行分析;
【交流与表达】根据铝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会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进行分析;
【设计与实验二】(1)根据M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铜的金属活动性进行分析;
(2)根据铝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进行分析;
【交流与表达】根据甲、乙、丙三个实验得出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分析;
【评价与反思】(1)根据影响金属与酸反应速率快慢的因素,除了相互反应的金属和酸的性质外,还有反应物接触面积、温度等进行分析;
(2)根据金属会与酸、盐、氧气等物质反应进行分析.
【解答】解:【提出问题】通过分析小敏、小强同学的猜想可知,我的猜想是M>Al>Cu;
【设计与实验一】金属越活泼,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反应越剧烈,所以
实验操作 |
M丝插入试管①中 |
钢丝插入试管②中 |
铝丝插入试管③中 |
实验结论 |
刚开始的现象 |
有少量气泡产生 |
无气泡 |
无气泡 |
M>Cu,M>Al |
几分钟后的现象 |
有少量气泡产生 |
无气泡 |
有大量气泡产生 |
Al>M>Cu |
【交流与表达】铝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会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所以实验刚开始时试管③中无气泡产生的原因是:铝表面有一层氧化膜;
【设计与实验二】(1)M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铜的金属活动性,所以试管乙中观察到的现象是:M表面出现一层红色物质;
(2)铝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化学方程式为:2Al+3CuSO4=Al2(SO4)3+3Cu;
【交流与表达】甲实验可以验证铝比M活泼,乙实验可以证明M比铜活泼,所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Al>M>Cu,所以去掉试管丙中的实验,也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评价与反思】(1)影响金属与酸反应速率快慢的因素,除了相互反应的金属和酸的性质外,还有反应物接触面积、温度等;
(2)金属会与酸、盐、氧气等物质反应,所以除了上述实验中已经用到的两种方法外,还可以根据与氧气反应的剧烈程度进行判断.
故答案为:【提出问题】M>Al>Cu;
【设计与实验一】
实验操作 |
M丝插入试管①中 |
钢丝插入试管②中 |
铝丝插入试管③中 |
实验结论 |
|
|
|
|
M>Al |
|
|
|
|
Al>M>Cu |
【交流与表达】铝表面有一层氧化膜;
【设计与实验二】(1)M表面出现一层红色物质;
(2)2Al+3CuSO4=Al2(SO4)3+3Cu;
【交流与表达】丙;
【评价与反思】(1)反应物接触面积、温度等;
(2)与氧气反应的剧烈程度.
【点评】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关系时,通常采取“三取中”即:取中间金属单质与两端的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或取中间金属的盐溶液与两端金属的单质反应.
23.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中和反应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探究实验一】借助无色酚酞试剂,证明酸碱发生了反应.
甲同学按图1进行实验,证明了盐酸和NaOH溶液能发生化学反应,他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红色变无色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OH+HCl=NaCl+H2O .
【探究实验二】检验反应生成的水,证明酸碱发生了反应.
乙同学取硅胶(一种不与酸、碱反应的干燥剂,吸水后由蓝色变红色)、无水醋酸(一种酸,
常温下为液体)和固体氢氧化钠进行图2所示的三个实验.
①实验A和B可以作为参照,其目的是 证明无水醋酸和氢氧化钠固体中不含水 ;
②加入试剂后迅速塞紧橡胶塞的原因是 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试管 ;
③能证明酸和碱反应有水生成的现象是 硅胶由蓝色变红色 .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探究活动一】根据酚酞在酸、碱溶液中的颜色的变化分析;
【探究活动二】
①根据硅胶的颜色的变化分析反应是否有有水生成;
②根据空气的成分分析;
③通过实验对比,硅胶颜色的变化分析.
【解答】解:【探究活动一】无色酚酞试液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显红色,滴入了稀盐酸变成了无色,说明了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探究活动二】
①通过实验A、B的实验现象的对比证明了无水醋酸和氢氧化钠不含有水,不能使硅胶变色,由试验③硅胶的变色说明了中和反应有水生成.
②空气中含有水,也能使硅胶变色,迅速塞紧橡胶塞可防止空气中的水分进入试管干扰试验;
③能证明酸和碱反应有水生成的现象是:实验AB对比,C硅胶颜色的变化;
故答案为:【探究活动一】红色变无色;NaOH+HCl=NaCl+H2O;
【探究活动二】
①证明无水醋酸和氢氧化钠固体中不含水;
②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试管;
③硅胶由蓝色变红色.
【点评】本题属于实验探究题,综合性较强,既有试验探究,又有实验数据图象的分析.只有综合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较好的完成本类练习题.
五、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8分)
24.实验室一瓶新购进的浓硫酸,其标签的部分内容如图所示.
(1)若该瓶硫酸还没有开瓶使用,瓶内溶质的质量为 901.6 g(计算结果保留到0.1,下同)
(2)若要配制9.8%的稀硫酸400g,则需用该浓硫酸质量为 40.0 g.
【考点】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分析】(1)利用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若该瓶硫酸还没有开瓶使用,瓶内溶质的质量为1.84g/mL×500mL×98%=901.6g.
(2)设需用该浓硫酸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则400g×9.8%=x×98%
x=40.0g.
故答案为:(1)901.6;(2)40.0.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5.向10g赤铁矿石样品中,不断加,10%稀盐酸(样品中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和酸反应),至固体不再减少为止,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2g.请计算:
(1)赤铁矿石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为 8 g.
(2)所加稀盐酸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1)固体剩余的质量是杂质的质量,由杂质的质量可计算出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由氧化铁的质量可计算出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2)由氧化铁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由氧化铁的质量可以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出消耗氯化氢的质量,进而计算出稀盐酸质量.
【解答】解:
(1)剩余的质量是杂质的质量,赤铁矿石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为10g﹣2g=8g;
(2)设参加反应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Fe2O3+6HCl═2FeCl3+3H2O
160 219
8g x
x═10.95g
所加稀盐酸的质量==109.5g
答案:
(1)8;
(2)所加稀盐酸的质量为109.5g.
【点评】掌握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格式和规范性,学会分析题意从中得到一些解题的信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