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沈阳育才家教网![请登录] [免费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目学习 > 高三语文 > 正文

高考改革语文命题有哪些变化

发表日期:2014-12-30 作者:沈阳育才家教网 电话:159-4009-3009
 变化一:命题将更加科学,更注重考察能力
  这里的能力,一方面是指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另一方面是指与此相关的思维的能力。
  以前的语文考察更注重知识的掌握及其熟练程度,今后的高考仍然会考察知识方面的内容,但比重可能会有所减少,而且考核方式也可能从考察记忆转化到考察运用。
  温儒敏说,教育部正在组织相关部门重点研究基础教育语文学科质量检测体系,包括检测工具、模板、手段的制作,虽然主要是面向学业水平考试的,但其某些原理、方法也可供高考语文参照。
  估计未来几年,高考语文的命题将从过多依赖经验,转向适当运用先进的测量理论和命题技术。
  比如,如何提高语文高考的信度和效度,命题如何设定适当的区分度和难度系数,怎样的题更能考察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各种题型如何搭配,等等,都将会有更科学、更有可操作性的设定。
 变化二:命题所依赖的材料范围将大大拓展
  温儒敏说,现在全国卷和各省市卷的命题有很多是依赖题库的,而多年建立的题库覆盖的范围偏窄,不足以支持高考语文的改革。因此一些省市可能会致力于题库的建设和扩容。
  现在高考语文命题的另外一个问题是依赖的材料主要是文学方面的,也就是文学化太过了。这当然也受制于整个语文教学的状况。
  在温儒敏看来,中学多学点文学是可以的,但不能都是文学。我看到去年某市的语文卷,六七道大题全都是文学类的,很少涉及其他领域。这恐怕就不太合适。
  其实这几年有些省市的语文高考已经注意到这一偏向,逐渐拓宽命题的材料来源。
  比如,2013年的全国卷和一些地方卷,命题材料覆盖面就比以往要宽得多,除了文学,还有哲学、历史、科技、社会、经济、时政等。估计这也会是今后改革的一个方面。
变化三:更加注重逻辑思辨能力的考查
  这是多年来语文高考的弱项,现在越来越受到质疑。
  几年前温儒敏曾在《人民日报》等媒体呼吁,语文高考特别是作文命题,要适当往理性靠拢。去年全国卷的阅读题,就采用了非连续文本,给一组材料,观点并不连贯,甚至彼此相左,让考生去辨识、归纳和发挥。
  温儒敏表示,新高考语文试卷中这种非连续文本材料阅读题会增加,而且分值不低。有点类似于考公务员的申论,看重的是思辨能力。可见命题者开始重视朝理性考察这个方向努力。
  现在的学生大量使用网络,思维碎片化、绝对化的现象非常常见,普遍缺乏逻辑思维训练,缺少理性分析能力。高考语文对此责无旁贷,一定会想办法去引导和改善。
变化四:阅读材料量会增加,有意识地考查阅读情况
  在温儒敏看来,现在的语文课最大的毛病是千人一面:只注重精读精讲,注重做题,读书很少,学过语文却不怎么喜欢读书,这样的语文课是失败的,语文素养更无从谈起。
  课标提倡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是有针对性的。
  近年来已有个别省市高考语文开始重视考察读书的情况,甚至围绕课外阅读情况的考察来设计试题。
  如去年四川卷就有这样的题:从曹雪芹、贝多芬以及文学形象大卫科波菲尔中任选一人,用二三百字去续写下面的话:即使在最恶劣的境遇中,人仍然能有一种不可剥夺的精神力量,这就是苦难带给人生的意义。
  这样的题其实就是考文学修养和阅读面,考表达能力,也是微写作,非常好。我相信类似的考察读书情况的命题,在今后的高考语文试卷中肯定会增多。
  与此同时,阅读材料的量也会大增,需要考生有很强的阅读能力,否则就可能来不及做完。
  这就涉及到我们的语文教学,不能都是精读课,一定要有略读课,让学生学会自读,再加上广泛的课外阅读。既要有阅读量,又要有阅读面。否则,阅读量上不去,高考可能来不及做题;阅读面上不去,来得及做也考不好。
变化五:高考作文会维持在60—70
  大家都知道,作文评判有一定的主观性和模糊性,不可能做到像数学那样精确,如果作文的分值太大,就增加了不公平的可能性。在温儒敏看来,今后高考作文还是会维持60-70分之间的分值。
  也有另外一种办法,就是设计一道60分的大作文,另加一道1520分的小作文,或者叫微写作。大小作文各有分工。
  温儒敏认为现在的高考作文题有的过于文艺范,过于小清新,他认为今后的高考作文题目应当向理性靠拢。
  如今中学作文教学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全线崩溃,全都是瞄准考试的套式训练,全都是瞄准考试的套式训练,几乎人人喊打,又人人参与。未来高考作文的命题者要让高考作文回归理性,强化思辨,摒弃宿构、套作、模式化与文艺腔。
  此外,如今高考语文几乎都是做完全部考题之后,再做作文,往往剩余时间不多,作文只能草草收场。
  有专家主张高考语文分为两段时间,一段是考作文之外其他试题,按规定时间交卷后,开始考作文,这样就保证作文有充裕时间。温儒敏认为这种建议有合理性,可以试一试。
变化六:文言文考试,不只是让学生读通,更要让他有文化思考
  因为现在强调重视传统,很多人预测文言文地位将在高考语文改革中飙升,增加分量。
  但温儒敏认为文言文比重不会也不应该大增
  现在高考语文的文言文所占分值(除去作文)普遍已经达到40%甚至更多,这个比重不宜再增。道理很明白,现代社会还是用现代语言思考和交流,再说,文言文因为好拿分,现在中学语文教学的精力一大半都给了文言文了,如果高考的文言文再增分值,就会加剧语文教学厚古薄今的失衡态势。我想高考语文命题是会考虑这一状况的。
  对于文言文考试的内容,温儒敏认为断句题和翻译题会增多,虚词等的知识性的考查相应减少。文言文命题应当多一些与现代生活的关联,多一些文化意味。
  他举例说,近年有些省市的文言文命题有创意。如2012年浙江题: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让学生谈两种标点方式反映出的孔子对人、对马的态度,并要求谈对后一种句读的看法,就不满足于读通,而有文化思考。这就是一种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