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好方法:
我把英语学习中的好方法称之为“巧克力”法,也就是“以巧克力”的意思。我经常告诉孩子们,学习的过程中,不是谁最刻苦,谁熬得最面黄肌瘦,谁就一定会有最好的结果,我们一定要找到“四两拨千斤”的方法。课堂上,我也尽量把枯燥无味的知识点用鲜活的例子,巧妙的方法生动地诠释出来。“巧克力”法可简单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举一反三法: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同学们都知道“想要做某事”要表达成“want to do”,但没有人分析过为什么是这样。原因如下:“to do”在英语中被叫做 “不定式”,它为什么有这样一个名字呢?因为它是“某个动作不一定会进行”的形式,也就是“不一定的形式”,简称“不定式”。由此可以看来,想表示某个动作不一定会发生,就用 “to do” 的形式。之后我们再学习 “hope to do”, “wish to do”, “would like to do”, “plan to do”, “decide to do”等结构,还用再一个一个地去硬记了吗?
二.巧妙区分法:无论中考,还是高考,有个考点频繁出现,就是类似“interesting/interested” “exciting/excited”这个类型的区别词的用法。不讲语法知识,只从词义出发, “ing”结尾的那个形容词翻译成 “令人…的”,而 “ed”结尾的翻译成 “感到…的”.老师讲过无数遍,学生背过无数遍,但最终考试时,还是弄混了,这种现象很常见。但只要我们稍加观察,就会想到一个好办法,我们用汉语拼音标出 “令”这个字,就是 “ling”, 里面有 “ing”啊!这样非常容易就把两组词和两种意思对应上了。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例举了。总之,遇见使自己容易搞混或是困惑的知识点,要多观察,多想“妙招儿”。
三.追根溯源法:在初中阶段,我们学习过很多表示“许多的,大量的”的短语,于是有的老师会给孩子们总结出如下的短语:a great many, quite a few, a large number of, a large sum of, a large amount of, a great deal of, a lot of, lots of, plenty of.然后让孩子们记下,前三个是修饰可数名词复数的,中间三个是修饰不可数名词的,最后三个是可数复数和不可数名词都能修饰的。孩子们记完之后开始大背特背,背完一段时间后,结果又忘了,或者完全混淆了,此前皆为无用功。其实考试时是不会考学生,表示“许多的”的短语中,修饰可数复数的短语有哪些,修饰不可数的有哪些,修饰可数复数和不可数的又有哪些?没有这么出题的。考题中,横线后是名词,考你横线处应该用哪个短语来修饰,从选项中选,就可以了。由此可以看出,我们没有必要把那几类短语一个不差地都背下来,只要能辨别出它们分别修饰什么样的名词就行了!怎么辨别呢?非常简单----每个短语中,都有一个影响整个短语用法的关键词,前三个短语中的关键词依次为:many, few和number,many和few 本身就只能修饰可数名词复数,而number呢?它表示“数”,什么样的名词能用“数”来计呢?当然是可数名词,而且是复数。中间三个短语中的关键词依次为:sum, amount和deal,它们都是“量”的意思,为什么要用“量”来计呢?因为不能用“数”计,什么样的名词不能用“数”来计呢?当然是不可数名词。最后三个短语中没有任何一个词那么“矫情”,非要修饰可数还是非要修饰不可数,非要表示“数”还是非要表示“量”,所以它们三个很“博爱”,可数复数和不可数名词都可以修饰。
四.勤观察,擅总结,巧记忆:在初中阶段的语法专项知识中,涉及到很多词语的形式变化,比如名词的复数变化,动词的单三变化,现在分词变化,过去式变化,过去分词变化,形容词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变化。每学习到一种词语的形式变化,学生们都要记几种变化规则,纷繁复杂,使孩子们应接不暇,脑子里一片乱糟糟的规则。其实,我们通过观察和总结,完全可以帮助孩子解决掉这个难题。首先我们把名词的复数变化和动词的单三变化从中分离出来,因为这两种词语的词形变化规则是基本一致的。剩余的几种词形变化记忆方式如下:动词过去式的规则变化,我们可以简记为:直接加,去e加,y变i加,双写加。说起来很顺口,更像是个顺口溜。我们把这四种变化规则称为“四大基本变化规则”,之后的公式中用“4”来表示。那么,过去分词的变化规则仍然为“4”等同于过去式的变化规则,现在分词的变化规则就是“4-1”,(此处减去的“1”是“y变i加”),形容词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变化规则就是“4+1”,(此处加的“1”是“多音节词前加more/less, most/least”)。这样整理之后,5种词语的变形规则用“4”,“4-1”,“4+1”这样的公式就轻而易举地记住了。
除了学习过程中这些灵活的学习方法,要想保证考试的高分数,“巧克力”法中还包括科学的做题方法。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易错点,是什么导致了这种错误的发生?想要避免这种错误的发生,我们又应该怎样去做?这个问题显然在此用书面形式无法一一解释,只能在课堂上通过和学生的交流,互动加上训练才能够看得出效果。